日本社会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日本 + 社会教育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01期
【摘要】:近20年来,日本社会教育改革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一是以市场化为原理改革社会教育形式;二是以终身学习为理念发展社会教育设施;三是以地区主体性为原则改变社会教育策略。目前,我国社会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研究日本社会教育改革的新进展,有助于我国社会教育的顺利开展。
[Abstract]:In recent 20 years , the reform of social education in Japan has made a series of new progress : first , reform the form of social education with the principle of marketization ; secondly ,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ducation facilities with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 thirdly , the change of social educ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regional subjectivity . At present , the reform of soci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in the key period ,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ducation reform in Japan is being studied , which will help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soci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
【作者单位】: 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衡水学院外语系;
【基金】: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日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的比较研究》(课题编号:HB12JY060)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531.3;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劳凯声;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改革走向:教育与市场的关系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复兴;市场条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安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魏朱宝;王锦锋;;我国高等教育寻租的经济透视[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谈传生;公民权利:当今中国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刘复兴;转型期我国中小学类型的多样化及其制度安排[J];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5 苏红,章建石;教育民营化:内涵与动力[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6期
6 雷玉德;;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6年04期
7 司晓宏;王继红;;教育连锁现象的观察与思考[J];学术界;2006年01期
8 马廷奇;;制度环境的变革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创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郭凯;新公共管理的精神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利霞;国家观念、市场逻辑与公共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峥;上海以社区为基础的0—3岁儿童服务机构的运行走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伍运文;中国高等教育产业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军;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琼;从教育供求的市场均衡到社会均衡[D];武汉大学;2004年
3 霍宏霞;论受教育权[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静;高中英语整合型课程模式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泽东;政府、市场与大学关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杜丹;论民办学校的法律组织形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方霞;成人英语培训市场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模式的调查与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谢静;我国公立中小学校长权责的法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9 黄道香;公办转制学校产权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朱旭;我国高校学费制度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石;;克拉玛依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发展探讨[J];克拉玛依学刊;2011年04期
2 徐景彩;;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认识——基于“药家鑫事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3 刘保兄;;论河南近代社会教育[J];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4 郑周;;近10年关于民国社会教育的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1年04期
5 刘亭亭;;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心灵教育”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6 姚舜;;日本社会教育:发展与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周慧梅;;域外观念与中国学制变革——基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教育制度建设”的考察[J];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8 李明达;郭靖;;试论“三位一体”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乔元正;;日本教师教育改革新动向——以东京学艺大学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日本的鼓气学校[J];基础教育;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静;;与市民生活同步——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彭康清;;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韦树怀;;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结合[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4 迟萌;;学生素质教育的整合——加拿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启示[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蒋莉;;浅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6 王雷;;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7 方晓东;李水山;李协京;李新翠;;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家教市场的研究报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张金云;;有关中日两国大学生自卑感的比较研究——以自卑感的内容比较和其影响为中心进行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关松林;;试论福泽谕吉“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创新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和军;社会教育要从大人抓起[N];科技日报;2011年
2 王幼敏;近代日本的中国语教育[N];学习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孟知行;84%成长空间在校外[N];解放日报;2007年
4 王尧;“首届两岸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开幕[N];人民日报;2007年
5 汪大勇;首届两岸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举行[N];光明日报;2007年
6 李玉兰邋汪大勇;感受共同的文化之根[N];光明日报;2007年
7 记者 姜晓凌;社会教育,尽快从“补缺”转向“挖潜”[N];上海科技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裴道明 实习生 高晓娟;我市首届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开讲[N];湘潭日报;2007年
9 李春生 田辉;日本呼唤教育新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邢晔;“不合群”就被“修理”:日本反思教育陋习[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研;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的社会教育[D];四川大学;2007年
2 卢德生;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社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申国昌;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文英;模仿、自立与创新——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6 常国良;近代上海商业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崔玉婷;邹平教育模式与延安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曙明;宁夏近代教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李国丽;日本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洪文梅;当代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考察与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史景轩;日本PTA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陈奇秀;从日本历年学习指导要领看其战后国语教育课程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丽云;日本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晓利;90年代以来日本“生存能力”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实施[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谢淑莉;战后日本英语教育及21世纪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周江平;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述评[D];湘潭大学;2006年
10 朱英福;日本开放式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99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99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