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行为的发生学考察
本文选题:理解 + 内化 ; 参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01期
【摘要】: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个年头,广大中小学教师普遍对新课程理念是认同的,但教学行为没有多大的变化,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瓶颈。在发生学看来,事物的转化总有内在转化机制,就是事物的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系统运作方式。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是一个由外到内、由内至外的转变过程,理解是新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起点,内化是转化的基础,生成是转化的关键,外化是新理念的践行。四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彼此相联,环环相扣。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 has gone through ten years. The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generally agree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but the teaching behavior has not changed muc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eaching concept to teaching behavior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deepening curriculum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omic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gs always has an internal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that is, one form of things is transformed into another form of systematic oper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new curriculum concept to teaching behavior is a process from outside to inside, from inside to outside. Understanding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new idea to teaching behavior, internalization is the basis of transformation, generation is the key to transformation, externalization is the practice of new idea. The four stages are both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mutually restricted.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发生学视角下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机制研究”(10YJA880030)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庆昌;;论教学理念的操作转换[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2 吴义昌;;教师自我反思之反思[J];教育评论;2008年04期
3 庞丽娟,叶子;论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关系[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传开;试论时间范畴的起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王莉;推己及人与角色扮演——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朱万喜;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管勇;马丽;;文学意象的接受心理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王晓燕;;浅议教师心理健康与师生和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7 汪yN;;认知语言学概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8 郑翔;皮亚杰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9 王希宝;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王希宝;建构主义外语教学模式[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大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3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5 张希希;;论活动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田文苗;;认知模式对产品与广告的制约作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王少敏;;从过程到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倪琳;;中国小学媒介素养调查及课程实施策略——一份来自上海的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9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10 陈[K莉;;幼儿科技探索活动生活化的研究[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薛会娟;交互记忆系统、学习与创造力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3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可;艺舟双辑:理性与直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及其生态学诠释[D];吉林大学;2011年
7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宫丽;精神家园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娟;对初中主观学业弱势学生进行期望教育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冬雷;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施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冬;积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汤静;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孙梅华;活动化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孙荣;课堂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学民,申继亮;国外教师教学专长及发展理论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王春光;张贵新;;反思的价值取向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鲁洁;;超越性的存在——兼析病态适应的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高慎英;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3期
6 罗晓路;教学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7 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年02期
8 庞丽娟,陶沙;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与师资培训改革[J];学前教育;1997年12期
9 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志勇;;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内化外化律[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王静波;;大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年11期
3 吴亮芳;;从“内化”与“外化”阶段看编辑劳动的复杂性[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6年02期
4 张佳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内化和外化的同一[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田若春;;现代化建设的新视角:人的本质力量[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6 苏旭;;大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问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1期
7 陈晓靖;;从隐性知识的缺失看大学英语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8 黄芳;;传统文化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人格的形成价值[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刘财安;吴秀根;;论柏拉图道德教育之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曹如中;戴昌钧;;知识竞争力演化路径及内在机理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福忠;;高考化学复习模式的探索[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2 薛振祥;;国外化学农药发展动向及前景[A];江苏省农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陇菲;;新体新用论[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4 孟庆玲;乔军;陈创夫;任艳;张辉;;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内化素J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庄桃燕;;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6 杜世回;;理解和应用地基承载力的若干问题[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沈立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张晓东;;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之我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何木叶;刘电芝;;学习策略生成的自传体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建美;;中专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探[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齐馨 本报见习记者 李文;环球嘉年华模式的三个软肋[N];财经时报;2004年
2 91708部队 郑亨斌;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N];解放军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内化于心 外践于行[N];检察日报;2010年
4 记者 张悦;年内化肥出口增势强劲[N];国际商报;2004年
5 曹同欣;内化于心 融化于情 固化于制[N];工人日报;2009年
6 通讯员 赵纯杰;十五局集团五公司全力打造特色安全文化[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郑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N];宁夏日报;2011年
8 沈宁;让创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N];廊坊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沈向阳 王淑君;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N];常州日报;2011年
10 汤红兵 张勇 王明华;走“外化、内化、互化”之路 创中小规模高校后勤改革特色[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平海;论自尊与自由[D];上海大学;2010年
2 林毅;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郝明工;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生成论[D];四川大学;2005年
4 张严;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外化概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5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易丽;学校转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晓菲;开放环境下的选择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邱玮;服务品牌内化的构成要素与过程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贾福生;流动中的生命[D];河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惠娜;外交语篇中语用模糊的生成与理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刘江华;夸张及其解读[D];湘潭大学;2007年
3 王海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化外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彭丹;初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浩;走向理解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小燕;初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继雄;对高教05版《学校体育学》呈现现象的理解[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沙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柳福提;中学生对分子运动论理解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芳;“存在”的真理与“理解”的真理[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19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19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