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古典公民教育探析
本文选题:古典公民教育 + 德性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摘要】:古典的公民教育是德性教育,公民德性的养成是古典公民教育的终极目的。对于这一特质,可以从两个命题——人是理性的动物与人是政治的动物——去理解。首先,当古典政治哲人从本体论的角度说"人是理性的存在"时,亦是从功能论的角度说"人是德性的存在";德性又不是"天生的",它是"潜在的",所以"德性的教育"就成为可能和必须。其次,当古典政治哲人说"人是政治的动物"时,其意是说好人之德性并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存在,好人之德性的实现离不开公民城邦的教化。在这个意义上,公民教育就是为了德性的教育。
[Abstract]:The classical civic education is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virtue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classical civic education. For this trait, it can be understood from two propositions - the human is the rational animal and the human being the political animal - to understand. First, when the classical political philosopher said "man is rational existence" from the angle of ontology, it is also from the function theory. The point of view is that "man is the existence of virtue"; virtue is not "natural", it is "potential", so the "moral education" becomes possible and necessary. Secondly, when the classical political philosopher says "man is a political animal", it means that the virtue of a good man is not abstract and isolated,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irtue of a good ma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ivic city-state. In this sense, civic education is for the sake of virtue.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柏拉图《法律篇》中的教育思想研究”[13DJYJ03]
【分类号】:G4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3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8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8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梁艳;寻求和谐之殿堂——生态女性主义完整性诉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丽红;生命的探索——欧茨悲剧艺术展现生存危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晓莲;德性教育简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金生,
本文编号:1826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2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