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功能对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
本文选题:中学生 + 学业倦怠 ; 参考:《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3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学生学业倦怠和家庭功能的调查,了解中学生学业倦怠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探索家庭功能对学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二所普通中学初一到高三随机抽取的34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高低学业倦怠倾向组在家庭关系的亲密度和适应性两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学业倦怠倾向组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好于高学业倦怠倾向组;亲密度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学业倦怠倾向组松散型的比例高于低学业倦怠倾向组,而亲密型的比例低于低学业倦怠倾向组。【结论】高低学业倦怠倾向组家庭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功能对学业倦怠有重要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burnout and family func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burnout and family function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function on academic burnout .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科研资助项目(09NJS-1)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建明;郭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2 廖红;;中学生学习倦怠发展特点[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曹雪梅;左占伟;李霞;李红卫;;初中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关系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李敏;甘怡群;;高中生学业倦怠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1期
5 辛自强,陈诗芳,俞国良;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1期
6 梁凌燕;唐登华;陶然;;211例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义芳;计惠民;金淑萍;王伟;;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刘新颜;关善玲;冯本才;范晓红;郭洁;;语文学困生与学优生阅读理解监控的发展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3期
3 柴海云;廖淑梅;;家庭功能在护理中的研究现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邓志建;李少锋;;儿童的逆反心理及其调适与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陈源;学习不良儿童的特征和训练策略[J];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6 张晓霞;马禄娟;;关于青春期少年与父母沟通现状调查的报告[J];黑龙江史志;2009年21期
7 刘勤学;方晓义;周楠;;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郭海英;张青;石彩秀;;学习障碍的教育学意义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李建明;郭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10 豆春霞;何庆欢;麦锦城;彭子文;金科;;抑郁青少年父母亲职压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隋雪;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明心;抽动障碍儿童依恋和家庭特点的对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陈玉焕;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前瞻性应对方式及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涛;初中学困生情绪表达和调节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郭永芬;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时间管理、焦虑情绪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颜华平;中小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友谊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珊;中度智障儿童家庭功能及与其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文;高中生学习倦怠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静敏;大学生家庭功能、决策风格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静;初中生家庭功能、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亚伟;大学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社交回避和苦恼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成蹊;陈舒音;;初三学生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2 郝玉芳,郝庆英,曾利琴;心血管患者心理卫生状况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3 阳德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4 范群,刘建华,李学信,陈梅文,华茵;家庭生活周期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江苏预防医学;2001年03期
5 柴江;赵志纯;;西北农村地区中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调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年07期
6 桑标,贡晔;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项以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1年05期
7 孙玉枝,寇玉坤,杨利军;812例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13期
8 易法建;家庭功能与大学生社会化的研究[J];青年研究;1998年06期
9 谢小华,胡利君,何永成,张斯杏,赵毅,万启军;腹膜透析患者家庭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23期
10 柴江;仲玉;;初中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宇然;中学生学习倦怠与自尊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祝婧媛;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俏;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文静;初中生学习倦怠及教学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江;;中学生学业倦怠状况及量表编制[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2期
2 李波;安芹;贾晓明;;家庭婚姻状况与家庭功能、中学生自尊及行为问题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3 叶苑;邹泓;李彩娜;柯锐;;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6期
4 胡明;郑磊;夏强;邓艳霞;胡国清;孙振球;;湖南省中学生焦虑情绪现况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5 杨槐;王江华;;农村初中学生家庭功能与自我概念相关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8期
6 于世斌;;《中学生心理学》[J];人民教育;1983年11期
7 邓京华;郑和钧;陈娉美;;中学生辩证逻辑思惟发展的实验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年05期
8 姚佩宽;郭贞;陈树恒;;青春期心理特征[J];当代青年研究;1986年02期
9 姚佩宽;;上海市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实验概况[J];青年研究;1986年07期
10 张健,孙叙宝;关于中学生友伴群体的调查[J];江西教育科研;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周志荣;;中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心理干预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4 龚翠萍;张捷;;包头市宏志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徐方忠;冯年琴;;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陈婉茹;沃建中;孙慧明;;中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成分及发展特点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邹琴;;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国瑞;;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研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亚男;郑日昌;潘子彦;;中学生情商问卷的编制及结果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郑日昌;李文姝;刘视湘;;中学生道德判断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2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董毅然;腐败导致中学生心理阴影[N];北京科技报;2005年
3 陈英云 本报记者 赵琳;我市中学生“心病”越来越“重”[N];哈尔滨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洋;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教育[N];甘肃法制报;2009年
5 高云;七成中学生认为母亲管教过度[N];中国妇女报;2011年
6 李倩;花季少年“心”有多重?[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梁进峗;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N];白银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芬;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汪涛;青春期心理问题解析[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记者 刘联邋实习生 李轻舟;心理咨询助孩子解心结[N];珠海特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2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4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9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秀琴;家庭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淑敏;中学生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小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与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倪凤琨;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徐晓飞;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晓燕;昆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调查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珊明;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茜;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分析及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包华;内化与外化问题行为中学生的归因特点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肖博潭;中学生网络成瘾及矫正的质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43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4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