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训:帮助教师将间接经验变成直接经验
本文选题:教师 + 培训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有效培训的核心与关键在于,帮助受训教师将别人关于教育教学的间接经验变成自己的直接经验。有效的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可以确保培训所获得的内容几乎都是受训教师独立思考所得。受训教师与培训者一起思考同一个有趣的、亟待解决的、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殊途同归。这种以间接经验为参照物的直接经验,恰恰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须的"土壤"。为此,培训的内容必须是"理念很深刻,方法可操作,案例打动人心",培训的信息渠道必须是参与式的多向信息交流,而不是单向的信息传输。同课异构、磨课研课、问题诊断式教研、专题论坛、课题研究等等,都是被实践证实了的有效培训的形式。
[Abstract]:The core and key of effective training is to help the trainee teachers to turn the indirect experience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into their own direct experience. Effective cognitive participation and emotional participation can ensure that the content of the training is almost all the independent thinking of the trained teachers. The direct experience with indirect experience as reference is the "soil" necessary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For this reason, the content of training must be "a very deep idea, a method to operate, a case to move the heart", and the information channel of training must be a participatory multidirectional information exchange, but not It is one wa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t is a form of effective training that has been proved by practice.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智慧型学校的实践研究与理论分析:依托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学校改进的行动研究”(批准号:12YJA880057)研究成果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中华;孔凡哲;;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改进案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孔凡哲;张新慧;梁红梅;;问诊学校发展的焦点:解决常态问题的行动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孔凡哲;;“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及其问题诊断[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09期
3 蒋祖珍;;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快乐阅读;2012年25期
4 李中华;孔凡哲;;中小学教研问题诊断的基本策略方法[J];教育科学;2012年05期
5 孔凡哲;汲长艳;;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科书评判水平[J];中学数学月刊;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亚玲;魏继宗;李劲松;;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年06期
2 詹斌;;广东省中小学教学资源应用调查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3期
3 曹丽荣;;课程综合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2期
4 周华;;浙江省苍南县:追求网络教研的有效性[J];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05期
5 吕健伟;“志愿兵”与“过河卒”——谈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书育人;2004年09期
6 赵建华;王力;;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培训[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7 陈宏海;;教师如何掌握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J];中国教师;2010年S1期
8 陈瑶;;远程教育教师的素质与培训[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裘华英;;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刍议[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丁玉杰;;教师是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J];知识经济;2009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连榕;王惠卿;陈晶晶;郑婷芳;;教师职业高原的量表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3 张世东;;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民办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5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CTF050102——254调整后的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刘光余;;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张铁道;;探索教师教育的有效途径[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陈焕章;;杜威理论评价中的非此即彼倾向质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立伟;;小学生交往心理及其引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娇;;教师集体效能: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新视角[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小雅;合作是教师重要的专业品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黄晓玲;农村教师,何时才能自己解放自己?[N];人民政协报;2006年
3 宜兴市官林中学 吴福平;以制度支撑教师专业发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4 陈国平 魏为q,
本文编号:1844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4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