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中国教育性别差异的经济学研究评述

发布时间:2018-05-06 21:37

  本文选题:性别不平等 + 教育获得 ; 参考:《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2期


【摘要】:增加女性教育投资水平和质量,缩小教育性别差异,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尽管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教育性别差异,但是女性在更高层次教育的入学机会、辍学风险、教育质量以及劳动力市场回报等教育获得和教育成就的指标上仍然落后于男性,教育性别差异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在介绍了教育性别不平等的研究框架之后,基于经济学的视角,从教育机会获得、教育学术成就、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回报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中国教育性别差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解释了中国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变动趋势和原因,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Abstract]:It is of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level and quality of female education and to narrow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education. Although China has narrowed the gender gap in educ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women still lag behind men in terms of access to higher levels of education, the risk of dropping out of school,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return on the labour market, among other indicators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achievement. Gender disparity in education remain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issue. After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educa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from th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educational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gender difference in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ree aspects of education and labor market returns, explains the changing trend and reasons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education in China,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C880168) 2010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获得与教育成就的性别差异:经济学的分析视角”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良q,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刘泽云;;农村儿童为何失学?——基于多层模型的经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郑新蓉;男女大学生学术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2期

4 史静寰;教材中的性别问题研究——“对幼儿园、中、小学及成人扫盲教材的性别分析研究”项目的设计与运作[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1期

5 史静寰;教材与教学:影响学生性别观念及行为的重要媒介[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2期

6 李春玲;;教育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对男性和女性教育地位获得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7 方长春;;从GPI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性别差异[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8 郭丛斌;曾满超;丁小浩;;中国高校理工类学生教育及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9 陆根书;刘珊;钟宇平;;高等教育需求及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10 刘泽云;;女性教育收益率为何高于男性?——基于工资性别歧视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凤慧;周志刚;;对中国农村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有限剩余转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2 李曦;任军利;;义务教育背景下农村女童辍学救助机制新视野——基于经济因素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3 张翔;;农村新“读书无用论”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4 张帆;;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模式、理念与规则——基于《侵权责任法》对劳务派遣雇主责任规定的考量[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5 王蓓;;略论下岗职工的基本状况及其与失业的并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王云多;;个人教育收入差距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2期

7 强海燕;李闻戈;刘朝晖;;倾听“边缘”的声音,关注女生的成长——我国维吾尔族女童教育的访谈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8 孙志军;刘泽云;孙百才;;家庭、学校与儿童的学习成绩——基于甘肃省农村地区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侯慧丽;李春华;;北京市流动人口住房状况的非制度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10 曲雯;编辑学研究领域性别意识的缺失及其思考[J];编辑之友;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性别视野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石莹;;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陈晨;;劳动力有限供给、有序迁移与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讨论及启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郭红霞;樊慧英;;改革开放三十年女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分析报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钟仕田;;城市化过程中城郊失地农民及其社会保障探讨——以宜昌市西陵区农村为例[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阳欢;李峰;;江西省农村教育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曹星;;大学毕业生毕业去向和求职结果的性别差异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郭丛斌;曾满超;丁小浩;;中国高校理工类学生教育及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杨钋;;大学生资助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曲秉春;产业链视域下的农户增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郭凤鸣;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工资差异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松;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王志伟;中国就业函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李棉管;行动中心制度主义:重构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丽慧;探寻非经济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韩凤仪;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瑜;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概率统计认知水平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庄莉贤;小学语文教科书性别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霜;针对学生性别差异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宇;幼儿园幼儿故事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林;现行户籍制度对公民权利的影响及立法完善[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贾赛桃;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珠三角地区的外贸易结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邹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双宏;印度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2 陈良q,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蔡国英;我国辍学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姚先国;黄志岭;;职业分割及其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2002年中国城镇调查队数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鄂t,

本文编号:1853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53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e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