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文化敏感性教学:理解“外来者”、“少数人”和“沉默者”

发布时间:2018-05-13 23:36

  本文选题:教师 + 多元文化意识 ; 参考:《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摘要】:随着学校社会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显著,教师面临着来自不同地域、阶层、民族等不同文化群体学生所带来的挑战。传统"文化盲点式"教学,使得教师对于自身及学校系统所持有和传播的文化特点缺乏反思,教学不能使来自社会边缘及与主流文化存在差异的文化群体的学生受益,存在隐形的不公平。文化敏感性教学,强调教师是文化的反思者和多元文化融合的促进者,并利用多元智能教学、搭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文化桥梁等途径将学生多元文化的困难变成教学优势。
[Abstract]: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s social diversity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eachers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 such as different regions, classes and nationaliti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blind spot" teaching makes teachers lack reflection on the cultural features held and spread by their own and the school system. Teaching can not be made from the edge of the society and the owners. The students who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 benefit from the cultural groups, which have invisible injustice, cultural sensitivity teaching, emphasizing teachers as the introspectors of culture and the promoter of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using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eaching and building cultural bridges between families and schools to transform the difficulties of students' multiculturalism into teaching advantage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部地区社会分层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CFA100130)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湖北省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2009A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欧群慧;滕星;王金星;;教师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项个案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2 石中英;知识性质的转变与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3 陈二春;袁志明;;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张小绿;;新时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歧视现象透视——以瑞安市为例[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年08期

5 黄忠敬;意识形态与课程——论阿普尔的课程文化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6 靳淑梅;;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教师的培养目标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7 程红艳;Jing Lin;;跨越边界的教师实践哲学——从“文化无视型”教育到“文化关涉式”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乐;;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语言失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9期

2 杨希燕;刘佳汇;;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的原因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陈建平;杜军;;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4期

4 张敏;;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于淼;;基于知识视角的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3期

6 覃新宇;;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应对全球化挑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郝明君;;论课程的政治向性[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莫莉萍;;试论大学英语教改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方宏常;;知识社会学视野下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发展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10 李丹;;《阿凡达》在二元对立价值观体系中挣扎[J];电影文学;2010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地方性知识学校传承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笛;高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娟;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阎亚军;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沈小碚;傣族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10 郝明君;知识与权力[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淑军;语言教育与社会区隔的生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赵琳琳;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江;科学知识观的转型及其对科学教学的意义[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红丽;实践取向的美国职前教师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潘旭娟;民族教育中教师多元文化素质的培养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钊;30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娄文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视域中的普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晓坚;基于意会认知理论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及其方法途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新俊;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志红;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反思性教学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跨文化的“席明纳”──人文价值再思考之二[J];读书;1997年10期

2 欧群慧;;害羞与偏见:一项教育人类学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3 孟凡丽;于海波;;国外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4 赵冬生;移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特古斯;;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中少数民族教师素质的重建[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6 白亮;;多元文化视野中的教师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7 李瑾瑜,奂平清;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种误解及其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8 王楠;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5年01期

9 郝文武;价值理性、工具理性视角观照下的农村教育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顾嘉祖;从文化结构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志武;浅谈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J];高教探索;1999年02期

2 李鹏飞;对教师“下海”的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5年01期

3 季阿娜·鲍戈达诺娃 ,陈庆瑞;怎样才算是一名好教师——欧美一些国家学生和教师心目中的好教师[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年01期

4 薛志成;部分教师“扒分”现象扫描[J];价格与市场;1997年12期

5 刘杭玲;对“托管生”现象的分析与研究[J];河南教育;1997年12期

6 李晓晴;教师与教师的必备素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7 李晓晴;教师与教师的必备素质[J];地方政府管理;1998年S3期

8 张景明;教师应是学生的楷模[J];青海教育;1998年Z2期

9 彭玉玲,郭家芳;浅谈教师的素质[J];教书育人;1999年10期

10 赵江;现代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品格[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卢毅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定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红军;;提高教师亲和力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刘友仁;;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意识的更新[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7 蒋晋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是关键[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潘小莉;;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及其影响浅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王金道;;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多纬度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徐燕萍;;教育是农业,教师当何为?——论生态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整体教育”职能[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浩;关于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朱赛红;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璜;在研究中认识新的自我——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茂泉;评教师“价值中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焦丽敏;论教师的情绪管理[D];湖南大学;2008年

8 姜淑颖;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方安;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新文;论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85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85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2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