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生抵制行为与文化的研究综述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抵制理论 + 抵制行为和文化 ; 参考:《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8期
【摘要】:抵制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西方出现的一派专门研究教育制度功能的理论,这派学者多强调学校教育制度的相对自主性,并注重从学生的抵制行为和文化来分析再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他们的提倡在学界曾经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英国学者杰出的人类学研究就描述和证实了学生抵制行为和文化在西方教育制度中的存在。进入后工业时代和电子时代后,剧烈的时代背景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学生们的抵制行为和文化,Paul Willis等人通过严谨的人类学研究描述和分析了学生的抵制行为和文化所呈现出的新特点,有力地推动了抵制理论在当代西方的新发展。西方学者的研究在相关研究问题的确认和重视、时代背景的把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均能对我国学者予有益的启示。
[Abstract]:The theory of resistance is a kind of theory that has appeared in the West since the 1970s. This school of scholars emphasizes the relative autonomy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And focus on students' resistance and culture to analyze the complexity of reproduction process, their advocacy has caused great repercussions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outstanding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British scholars describe and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student resistance and culture in the western educational system. After entering the post-industrial era and the electronic age, The drastic change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have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students' resistance behavior and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resistance behavior and culture presented by Paul Willis and others through rigorous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It promote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heory in the contemporary West. The research of western scholars can giv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to Chinese scholars on the confirmation and attention of relevant research issues, the grasp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the choice of research methods.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研究所;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弱势群体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及其成因研究:基于文化适应和抵制的视角”(项目编号:12YJC880164) 2012年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的文化适应及其管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WYM_0044)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学校研究:文化适应的视角”(项目编号:2012QN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妍霞;论班级社会文化冲突的形成及其功能[J];教学与管理;2004年28期
2 郭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文化素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年02期
3 周丹;;校本研究与校园文化建设浅论[J];消费导刊;2007年07期
4 李家成;;学生“喜欢”的,不能替代教育“需要”的——对尊重青春期学生文化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系的探讨[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年02期
5 魏红;;课堂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及其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5期
6 刘忠伟;李仁敏;;学生文化:内涵、问题与策略[J];天津教育;2010年12期
7 伍红林;;略论社会与教育双重转型中的学生文化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13期
8 丁笑炯;;课堂纪律的社会学分析——一项个案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年03期
9 白芸;;引导和接纳学生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02期
10 徐波锋;;学生反文化现象的教育学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龙颖;;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探析[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康建文;;构建和谐校园 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3 王继华;;教育新文化催生新时期教育家(提纲)[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日报记者 谭彦斌;应多建学生文化活动场所[N];柳州日报;2010年
2 西南大学 杨洋 易连云;文化资本与学生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9年
3 赵复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长应发挥引领培育作用[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4 王继华 任建华;教育新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次提升[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学校应带给每个人幸福与希望[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各地纷纷叫停中小学“奥数班”和奥赛[N];光明日报;2005年
7 安徽省马鞍山市亭头中学校长 尚定一;文化建构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通讯员 杨春城;省教育厅表彰37所高完中[N];云南日报;2008年
9 ;学得会用得上才是有实效的文化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陈传席;今天为什么培养不出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N];文汇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史根林;名校论[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冬梅;内蒙古A大学学生文化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李芳芳;提升学生文化的育德效能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梅艳;教师对学生文化的认同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钟丽芳;民族学校的学校文化透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袁晓艳;攀枝花地区彝族中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徐建慧;多元共存:文化视野下师生关系的重塑[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崔春华;自在与规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雪;班级整合的文化社会学解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冬;同在一片蓝天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九洲;学校文化的选择与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07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0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