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文化的定位与转型

发布时间:2018-06-18 18:05

  本文选题:城乡教育一体化 + 乡村学校文化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3期


【摘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丰富内涵诠释着乡村学校文化的发展意蕴,其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乡村学校文化适应的渐进性。当前,乡村学校文化在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迷失自我,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更迭与剥离中失去内涵,在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博弈与融合中消退特色,在校本文化与一体文化的守望与统筹中放弃自觉。面对困惑与纠结,基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整体布局、多元文化整合的系统逻辑、乡村固有的现实生态和乡村学校自身文化优势,要重新定位乡村学校文化,实现由教育现代化到本土化、乡土价值挖掘到校本文化开发、培养目标一极化到一体化、变革真空地域到教改实验区的转型。
[Abstract]:The rich conno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interprets the implic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chool culture, and the stage of its development determines the gradual adaptation of rural school culture. At present, the rural school culture loses itself in the collision and fusion between the rural culture and the urban culture, loses its connotation in the change and exfoli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modern culture, and dissipates the characteristic in the game and fusion between the native culture and the foreign culture. In the school-based culture and the unity of culture in the watch and overall planning give up self-consciousness. In the face of confusion and entanglement, based on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the system logic of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the inherent realistic ecology of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cultural advantages of the rural schools, we should reposition the rural school culture.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to localiz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ltur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acuum region to the experimental area of educational reform.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YJA880036)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TJJX11-100)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BE3033)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济洲;;乡村教师的文化冲突与乡村教育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9期

2 于影丽;毛菊;;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研究:回顾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3 李玲;宋乃庆;龚春燕;韩玉梅;何怀金;阳泽;;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指标与测算[J];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4 吴学丽;;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转型[J];理论学刊;2009年06期

5 王勇;;城乡文化一体化与乡村学校的文化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3期

6 赵霞;;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危机与价值重建[J];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03期

7 扈海鹂;全球化与文化整合[J];哲学研究;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建新;;课程文化:专题研究性小课程的开发与开放教育品牌课程建设——以四明地方文学专题研究性小课程建设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孙莉莉;徐谷波;;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文化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邹磊磊;;高职院校艺术类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新探[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朱学军;;基于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下的财务管理教学探索[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顾秀玲,张会英;多元文化与初等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文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6 赵景春;优化课程是继续教育中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涂元玲;;实施多主体校园文化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赵景春;;优化继续教育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李克建;;结构主义教育研究:路向与谱系[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10 钟亿群;李欣;;奥林匹克多元文化教育中的心理认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玉国;;“离土”视域下中国乡村教育问题考察——兼论乡村教育之人文重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易红郡;;英国的种族问题与种族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冀文秀;;让草原文化走近青少年[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5 孙绿怡;孙福万;王淑娟;;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黎;学校教学改革的案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家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先进文化传播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吴巧玲;一所合并中学学校文化冲突的个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景润;黑龙江垦区职业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许鹏;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创建[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志辉;;教育指标:概念的争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唐松林;;城乡教师平等对话的可能性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3 胡群英;;共同体: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及其现代意义[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1期

4 范先佐;;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起基础性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孙庆忠;;离土中国与乡村文化的处境[J];江海学刊;2009年04期

6 陈耀邦;;高举发展乡镇企业大旗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J];江南论坛;2008年01期

7 刘招成;私塾教育的现代化转换:清末私塾教育改革[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0年04期

8 牛利华,邬志辉;利益补偿:实现教育平等的阶段性尝试[J];教育科学;2003年02期

9 孙绵涛;;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10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影丽;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丽敏;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民俗学问题[D];河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深;网络教育的定位与组织[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8期

2 唐锡海;教师的新角色定位及角色转换[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惠中;论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集美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刘光宁;关于“教育现代化”定位问题的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杨增发;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与完善[J];大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黄春梅,严继昌,刁庆军;关于网络教育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1期

7 吴伟敏;网络教学平台的定位与实现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03年04期

8 戴勇,孙惠玲;关于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12期

9 容中远;论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及当前我国课程实践的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3期

10 李五星;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定位的分析[J];焦作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安晓敏;;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徐轲;;师范院校法学学科应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章小奕;;浅析我校大学生心理冲突[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远程教育如何定位?[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左雅丽;教育:平静下的理性转型[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实习记者 任敏;2万台定位手机免费发给中小学生[N];北京日报;2011年

4 饶慧敏;教育信息化:平静中的理性转型[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向南;教育需求三大转型[N];经济日报;2004年

6 陈宝泉;“天保工程”:林区经济社会协调转型的大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范式转型:当代中国教育的主题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汪蔚;转型带来分水岭是进还是退[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李志峰 实习生 吴佳丽;奥赛教育:光环变淡后该怎样定位[N];重庆日报;2009年

10 谢维和;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制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君;封闭、开放与综合[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珊珊;教师权力转型[D];河南大学;2009年

2 吴东方;教育学知识转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绍军;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与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钱婷;研究性学校变革背景下教育学者生存方式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费英;以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为支点促进信息时代教师角色转型[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6 张骁;清末民初学校国防教育转型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7 吴胜林;当代教师角色定位问题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冷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角色的转型与构建[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s,

本文编号:2036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36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b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