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保育上移”: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瓶颈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7-27 14:19
【摘要】:"保育"起初应用于学前教育领域,但近年来,在农村中小学产生的"保育上移"现象对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实施范围、实施类型和实施取向等方面都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是:突破政府安全责任下放、家长保育责任逃离和学生依附心理等导致"保育上移"现象的因素,通过政府与学校合作进行新农村建设、家长与学校合作承担保育责任以及学生与教师分担安全责任。这些策略和措施可以消除"保育"风气的消极影响,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学校的有效实施。
[Abstract]:"Conservation" was initial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pre-school education,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upshift of conservation"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s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rural areas, in the scope of implement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type and implementation orientation have hindered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Th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rural areas are: breaking through 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phenomenon of "conservation upward shift", such as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government security responsibilities, the escape of parental care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students' attachment psychology, etc.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chool, the new countryside is built, the parents cooperate with the school to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are and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share the responsibility of safety. Thes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can eliminat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conservation"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rural school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编号:11JBGP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宋乃庆
【分类号】:G423.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彭迈;;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空巢村”的隐忧与治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04期

2 赵颖,郝德永;当代课程的文化底蕴与品质[J];教育科学;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光军;;论幼儿园课程的文化价值[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2 李广;马云鹏;;课程实践品性的文化解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颜士刚;李艺;;“整合”还是“变革”——信息技术影响课程的阶段性考察[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4 王中男;贺巍巍;;文化视阈下的课程异化与回归——试论课程文化品性的重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张红霞;;回溯与展望:国内近年课程文化研究现状及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朱依萍;;课程的文化解读及其现实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年06期

7 雷晓云,王英;走出对立思维 实现思维创新——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反思[J];教育导刊;2005年05期

8 肖尚军;;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多元文化意识[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9 王爱丽;栾义君;朱莉雅;;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委托代理机制的视角[J];新疆农垦经济;2009年01期

10 熊春林;谢倩;;创业教育课程的文化透视[J];中国农业教育;2010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念利;;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及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2 卓东榕;王宗仁;;走有山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之路——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3 刘荣贵;;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关问题的思考及对策——谈活动主题的产生[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4 文可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文可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涵义、特点、功能[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张光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遭遇瓶颈[J];广东教育;2003年10期

7 董洪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的现状与主要困难[J];江苏教育;2004年18期

8 黄春华;;关于吉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殷世东;孙华;;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模式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12期

10 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Z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冬余;吴义昌;;让课程实施在对话中创生——论课程实施中的对话[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10期

2 孙阳春;课程实施:非线性发展的过程[J];教育评论;2002年02期

3 ;建立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J];教育科学论坛;2002年10期

4 王海燕;两岸三地“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1期

5 张慧娟;李群;董卫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思维成长[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年04期

6 杨明均;;论课程发展的理论基础[J];教育与职业;2006年23期

7 朱琼;孙士杰;;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透视新课程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马晓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尹弘飚;李子建;;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改变[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李德勇;;简析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消极心理[J];教育探索;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黄启后;;“人本”、“和谐”思想在课程领域的与时俱进[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婕平;;发现、调整、合作——“生活、学习、做人”课程实施的新策略[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4 袁鹰;;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5 陆凤瑾;;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6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洁;;泰勒原理与“校本课程”的建构[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田海涛;;情感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 朱建清;新瓶岂能装旧酒[N];江苏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记者 宋全政;山东将学生体质纳入学校评价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东北师范大学 马云鹏;关注教师在课改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N];光明日报;2005年

5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龚道敏;追寻认同[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6 卧松 译;美国新教育法4周年 课程实施出现窄化倾向[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王剑锋 谢海韵;南山教科中心创新课改成全国先锋[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记者朱萍 通讯员 孙祥;特色课改为百年老校增添新活力[N];连云港日报;2010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郭华;开发课程资源应注意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杨定洲;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修;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建群;实践哲学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周海银;学校课程管理运作过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平;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主体性及其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昌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沈翰;教师职业倦怠[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唐悦;教师关注与课程实施[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唐福华;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5 赵玉娟;课程实施之行动研究初探[D];扬州大学;2005年

6 袁志芬;粤北农村新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钊;30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芳;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消极情绪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孙友林;校本化课程实施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48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48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