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面向”与中国教育改革
[Abstract]:Comrade Deng Xiaoping's proposal 30 years ago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oriented towards modernization,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 stands on the stand of a statesman and proceeds from the general trend and pattern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a whole at that time. Guidelines for 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mong them, "Education should be oriented to modernization" should be in a more priority and core position, "facing the world" and "facing the future" should be in the supporting position, which is for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realizi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the current and future Chines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three faces" thought is still not out of date, has strong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needs to be adhered to and carried out.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ree faces" should als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enrich constantly and add some new contents with the flavor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积萍;;邓小平教育思想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潘涌;论邓小平的教育改革思想[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6期
3 黄俊;;教师和教育改革——浅谈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J];西南工学院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4 鲁保华;;邓小平教育科学发展思想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李蓓;;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开放性[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张浩,成少钧;全面把握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谈谈对“三个面向”的认识[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牛丽红;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11期
8 牛丽红;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3期
9 张艳慧;邓小平的教育发展论[J];前沿;2001年11期
10 陈立鹏,刘新丽;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发表18周年[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周伟业;;教师网络素养与教育改革调查报告——以艺术教师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4 欧阳军;;网络文化与教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冬梅;郭荣华;陈海云;张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现状与思考[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别必亮;;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历史窥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陈时见;;雷沛鸿教育改革论的宏观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荐;;国际化视野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践行友善用脑的思考[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宋妍;;邓小平教育思想初探[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10 ;几位专家对教育改革的看法[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鼎芬;教育改革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N];解放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蒋建华;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个另立一个[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宋全政;没有回头路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天富;科学发展种好教育改革“试验田”[N];重庆日报;2009年
5 张晓晶;期待新一轮教改带来新希望[N];闽西日报;2009年
6 王继红 记者 海涛;五华区教育改革再推新举措[N];昆明日报;2009年
7 自治区教育厅;教育改革与发展业绩喜人[N];新疆日报(汉);2009年
8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陈安丽;一项具有创意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丰捷;2009教育改革与民愿同行[N];光明日报;2009年
10 记者 严志亮;市政协召开委员约谈会共话教育改革和发展[N];金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5 朱丽;教育改革代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康永久;知识输入还是制度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8 李海云;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大廷;美国教育战略的霸权向度[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戴一中;台湾师资培育变革与当时社会背景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宏;简论邓小平的教育哲学观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勇;邓小平教育思想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4 秦臻;比较视阈中的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贺娟;邓小平教育公平思想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7 王亚波;论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效应[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9 王秀艳;论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向岩兵;论经济改革对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5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25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