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融合学习环境:概念、特征与应用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ideas, the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network and multimedia has been familiar with and partly replaced by the "realistic"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classroom. Virtual and realistic learning environment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former is beneficial to learners to use rich digital resources to carry out cross-regional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horizons, while the latter is beneficial to learners'on-the-spot experienc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rtual and real fusion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compares the virtual, real and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Some typical virtual and real fusion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their teaching applications are analyzed, including: campus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learning, GLOBE global learning and observation, robot education with virtual and real fusion. Digital inquiry laborator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基金】: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培育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虚实融合的协作环境及其学习活动研究”(项目编号:2050205-12) 浙江省省级科技项目“基于社区/校园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及其教育应用”(项目编号:2011C23020)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2 黄荣怀;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模型[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5期
3 李继颖,张振亭;关于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4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5 叶赐添;李克东;;香港培正中学虚拟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6 陆根书;杨兆芳;;学习环境研究及其发展趋势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7 安维琪;;基于Web协作学习环境的有效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4期
8 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8期
9 王文静;社会建构主义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0期
10 西蒙斯;李萍;;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冽;基于概念构图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研究与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国民;虚拟机器人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侃;;镜像神经元与网络学习者认知发展关系探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戴宗红;;E-learning与深化高职实训改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李义宝,张学勇,马建国;基于WEB的大学物理网络课程研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杨春华;;关于校站联合农机培训模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5 蔡冠群;张新民;;对教育技术定义演变的分析与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邱咏梅;高等教育主体形态的变化——关于后精英教育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汪正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教学改革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赵巍;将多媒体技术转化为教学效益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赵汗青;;论元认知学习策略在网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10 倪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中的高职教育[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琛;赵双;赵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江澜;马维骐;;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黎明;付杨;王坚;;电工电子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吴姿娟;;从《旷野中的认知》看认知的人类学进路[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5 金彦;;实验室研究:突破、困境与出路——当代科学哲学的新进路[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朱莹;贾永兴;;基于网络的问题式学习方法研究[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7 陈强;梁瑞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深化学科教学改革[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8 胡晓光;王建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盛萍;杨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10 杨子圣;;浅议课改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及其生态学诠释[D];吉林大学;2011年
3 胡慕海;面向动态情境的信息推荐方法及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5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丽;在线实践共同体培育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凤英;代理签名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模型及实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邱峰;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海明;个人学习环境的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航;网络课程学习过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杰;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攀;支架式汉字教学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孙丹婷;中小学英语网络课程输出活动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超;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孟宪翔;网络电视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温会宝;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志巍;CSCL中学习者学习行为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逯晓蕾;认知学徒制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纪伟丽;生活中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春林,董奇;课堂环境研究的现状、意义及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2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黄荣怀;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模型[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5期
4 张伟远;开放大学的网上教学:亚洲地区七国九地的调查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9期
5 吕森林;边缘信息技术显身手[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6期
6 张伟远,王立勋;网上教学环境评定指标体系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7期
7 王良辉;丁新;穆肃;;基于知识管理的在线学习支持系统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2期
8 张伟远;吴廷坚;;网上学习环境的建构与测评——“网上学习理念变革的国际研究”系列文章之二[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10期
9 黄荣杯;CSCL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10 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益;STS教育视野下的机器人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静;基于活动理论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D];河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义敏;网络课程学习支撑环境的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张艳华;远程教学学习环境的设计[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项国雄,张小辉;学习环境设计兴起的背景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7期
4 冯统成;;基于环境认识的学习环境创设研究[J];软件导刊;2006年16期
5 陈春燕;;“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学习环境设计的原则[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6 任锐;;基于知识媒体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03期
7 刘明国;丛国凤;;基于贯一设计的学习者共同体学习环境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2期
8 李捷;高若宇;;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2期
9 高瑞利;;从教学系统设计走向学习环境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12期
10 尚亚丽;刘亚娟;刘德成;;基于Web的自主学习环境设计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谢晓芳;;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张天军;;物联网时代的创新教育[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伟;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习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美;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瑛霞;分布式虚拟训练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逸舟;基于任务的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陈小君;教育游戏的学习环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袁磊;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安福杰;整合心理学理论设计多媒体学习环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绍文;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朴雪;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网络课程学习环境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慈丽雁;基于分布式认知的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晓燕;基于元认知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恒响;基于AJAX技术的网上学习环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梅剑峰;基于Web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96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9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