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11:1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一种使所有人都生活幸福的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现状,探讨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索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干预方案,并验证干预方案的效果。 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的了解,研究从现实出发,探讨了大学生积极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积极品质干预实施方案,对后续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本文选用《当代大学生主要积极品质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测量重庆市4所高校400名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整体情况以及在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讨论了大学生积极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设计和实施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大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的积极品质主要有:自信心、乐观、努力、信用、诚实、感恩、真诚、自强、正直、自制力等:非常不重要的积极品质主要有:骄傲、狂欢、天赋、好奇心、满足、灵性、防御机制、幽默、积极情绪体验、流畅等;非常重要且符合自己的积极品质主要有:信用、感恩、诚实、真诚、正直、自强;非常不重要且不符合自己的积极品质主要有:骄傲、狂欢、天赋、灵性、防御机制。(2)积极品质量表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积极心理品质的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预测作用。(3)对实验组的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前后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班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对照班变化不显著,实验班学生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自我管理与谦虚维度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被试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品质 干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10
  • 1 引言10-12
  • 2 文献综述12-24
  • 2.1 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12-15
  • 2.1.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12
  • 2.1.2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12-13
  • 2.1.3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13
  • 2.1.4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特征13-15
  • 2.2 相关研究现状15-16
  • 2.2.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2.2.2 国内研究现状16
  • 2.3 已有研究的不足16-18
  • 2.3.1 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研究16
  • 2.3.2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不足,纵向研究较少16-17
  • 2.3.3 积极心理学己有的成果,还需进一步归纳、整理和系统化17
  • 2.3.4 “自人价值观至上”的价值取向17
  • 2.3.5 表现出一定的话语霸权17-18
  • 2.4 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18-21
  • 2.4.1 “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18
  • 2.4.2 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18-19
  • 2.4.3 积极心理品质的测量19-20
  • 2.4.4 建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干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20
  • 2.4.5 已有研究评述20-21
  • 2.5 研究的意义21-22
  • 2.5.1 理论意义21
  • 2.5.2 实践意义21-22
  • 2.6 研究构想22-24
  • 2.6.1 研究目的22
  • 2.6.2 研究步骤22-23
  • 2.6.3 数据统计23-24
  • 3 研究一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现状调查24-35
  • 3.1 调查目的24
  • 3.2 调查对象24
  • 3.3 调查方法及程序24
  • 3.4 调查结果分析及讨论24-35
  • 3.4.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24-25
  • 3.4.2 《当代大学生主要积极品质问卷调查表》测试结果与分析25-33
  • 3.4.3 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结果分析和讨论33-35
  • 4 研究二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35-38
  • 4.1 积极心理品质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分析35-36
  • 4.2 积极心理品质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的回归分析36-37
  • 4.3 讨论37-38
  • 5 研究三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干预研究38-45
  • 5.1 研究目的38
  • 5.2 研究对象38
  • 5.3 研究方法38
  • 5.4 实验设计38
  • 5.5 研究程序38-39
  • 5.6 训练材料与方法39-40
  • 5.7 研究结果与分析40-42
  • 5.7.1 对照班与实验班前后测及其增量的差异分析40-42
  • 5.7.2 实验班前、后测数据比较42
  • 5.8 讨论与分析42-45
  • 5.8.1 干预效果评估42-43
  • 5.8.2 被试对辅导过程的评价43
  • 5.8.3 反思与建议43-45
  • 6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研究反思45-48
  • 6.1 研究结论45
  • 6.2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与对策45-46
  • 6.3 研究反思46-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A52-57
  • 附录B57-60
  • 附录C60-61
  • 附录D61-62
  • 附录E62-64
  • 附录F64-71
  • 附录G71-72
  • 致谢7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俊,叶浩生;论人文倾向在主流心理学中的发展[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2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质性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宛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及其意义[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何梅;;应用积极心理学干预大学生心理应激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2期

6 陈红;宋颖惠;顾凡;;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2期

7 王道荣;;积极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境界[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8 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9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任俊,叶浩生;论积极社会科学的价值意义[J];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16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e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