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关系探讨
本文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关系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精神卫生 儿童期受虐待的成年幸存者 家庭暴力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口学特征,探讨其与儿童期不良经历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并开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心理状况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儿童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量表,使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7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心理状况异常检出率为35.58%。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心理状况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出现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经历的大学生,成年后发生心理状况异常的风险分别是无此经历大学生的2.42(95%CI:1.38~4.23)、2.65(95%CI:1.79~3.92)和1.66(95%CI:1.07~2.58)倍。儿童期有家庭暴力、家中有物质滥用者经历的大学生,成年后发生心理状况异常的风险是无此经历大学生的1.97(95%CI:1.31~2.96)、1.69(95%CI:1.13~2.54)倍。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其发生心理状况异常的风险性就降低0.15(95%CI:0.01~0.27)倍;出现1种或多种ACEs经历的医学生分别是无ACEs经历医学生的1.89~6.97倍。结论儿童期各种不良经历是成年后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儿童期不良经历对于成年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教研室;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儿童期受虐待的成年幸存者 家庭暴力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诸多报道,这一群体中处于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员比例越来越多[1]。但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关系研究较少。儿童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最早是由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是指18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郭果毅;受虐儿童个性特征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9期
2 段传伟,王春燕,刘云霞,慕桂芹;家庭暴力对儿童心理的不良影响及预防[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6期
3 杨玉凤;;关注家庭暴力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J];中国校医;2006年03期
4 何贵初;家庭暴力与病态心理[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5 李芷若;张凡;何先友;胡君盛;卢佳适;刘锦健;;家庭暴力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6 张婧忻;黄丽;;家庭暴力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7 夏镇夷;老年精神卫生与心理咨询服务[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年01期
8 吴芬观,余田富;学生心理健康障碍因素及心理保健要点[J];中国校医;2003年06期
9 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郭果毅;儿童受虐方式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10 周舒冬,邹宇华,张东枚,李丽霞,李燕芬;大学贫困生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翠玲;;家庭暴力来电者的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王行娟;;对家暴施暴者进行教育的心理学基础[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鸿雁;;家庭暴力——儿童心理健康中心说[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肖敏;;暴力家庭中的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杨健身;徐美英;黄一民;张锡坤;吴君壁;宋秀兰;;儿童精神卫生偏异的发生率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防治的初步探讨[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李占江;;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2:心理论,心技术,,新发展——社会进化与心理进化[C];2010年
7 ;生理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郭果毅;;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个性特征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张宝山;刘宝泉;王建新;高风枝;;下岗纺织女工心理卫生调查分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10 姜晶;李平;李荐中;;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集体家庭治疗临床应用分析[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坤;揭开家庭暴力的心理面纱[N];保健时报;2006年
2 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 柏晓利;了解你的“心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游涵;母亲为何亲手导演父女乱伦悲剧[N];北京科技报;2006年
4 ;精神卫生不容忽视的公益角落[N];人民政协报;2003年
5 刘敏 记者 邓晓洪;外国专家助力我市灾后心理重建[N];成都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晴;关注精神卫生[N];中国妇女报;2001年
7 ;殴妻男人 心理有病[N];大众卫生报;2003年
8 杨咏梅;直面抑郁症[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钱峰;教普通人学会心理保健[N];健康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晓冬;抚平受伤的心灵[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胡宓;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金柱;家庭暴力对初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马s
本文编号:697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9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