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试论学生角色的转向:从学习主体到知识主体

发布时间:2017-08-29 20:24

  本文关键词:试论学生角色的转向:从学习主体到知识主体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主体 知识主体 双重解放 学生表达 学生作为研究者


【摘要】:知识活动中的学生主体地位被"学习主体"角色所遮蔽。澄明学生的"知识主体"角色将还原学生在知识活动中的本体地位,其双重解放诉求则为学生开启了一条通往深度解放的自我救赎之路。与此同时,学生在社会中的地位变革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变化为实现主体角色转换提供了现实条件,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则进一步确认了学生的知识主体角色。目前,国外已经发展起了"学生表达"与"学生作为研究者"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这为实现学生的主体角色转换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
【关键词】学习主体 知识主体 双重解放 学生表达 学生作为研究者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近年来,伴随着儿童赋权运动的兴起与儿童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教育中人们也开始大声疾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校层面的“学生”,教师中心开始转向学生中心,以“生”为本,以“学”促教等新论说与实践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深入检视“学生是学习的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左璜;黄甫全;;行动者网络理论:教育研究的新视界[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王圣扬;孙世岗;;西方诉讼证明标准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沈岿;;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7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蒋风冰;盛晓明;;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全华;;论康德的教育现代性及其合理性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慧;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湘潭大学;2010年

8 伍本霞;论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新民;从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4期

2 高居二;;高中新课程如何实施“自主学习”[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年03期

3 任学渊;;教学互动与学习主体的塑造[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6期

4 龙玉萍;;浅谈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自主学习主体的新变化[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2期

5 贺艳洁;杨士连;;诗意理性教育的建构性解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9期

6 叶艳梅;;在早期阅读过程中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7 郭燕玲;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提高中师地理教学质量[J];龙岩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8 陈宇明;重视培植学生学习主体意识[J];琼州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9 邢兵,朱道才;高校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韦兰芝;认知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杨;李南;;知识主体中心性对团队知识扩散影响及其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韦成国;;谈学习动力的提升[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施十二五规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颜学雄;魏强;朱俊虎;王清贤;;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4 张双所;;干扰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刘盛博;丁X;;中国铁路交通运输制造领域的知识测度研究[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彦;;谈“六自六导”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验反馈[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朱娣;;您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吗[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8 曾德明;张运生;陈立勇;张利飞;;网络经济环境中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评与发展[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张苏法;;构建学生高度参与的历史课堂策略[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10 陈月霞;;激活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鄢陵县一高 唐红宾;体现学习主体 培养学生能力[N];学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徐梅;贵阳高中教改亮点频闪[N];贵州日报;2006年

3 邓威 谢云挺;上课变“玩课”,学生每节课都兴奋[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江苏省口岸中学 周海林;高效课堂的炼成[N];江苏教育报;2009年

5 天津市雍阳中等专业学校 郑海龙;“存储”未来[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6 吴国平;用知识产权促进社会和谐[N];经济参考报;2007年

7 吴国平;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路径选择[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8 司伟;市委办 突出五项重点 争创一流业绩[N];咸阳日报;2009年

9 ;质量的未来[N];中国质量报;2003年

10 贺宁;增加学习的含“军”量[N];解放军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培华;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涌现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沈军;模式驱动的个性化网络教学支持模型及实现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卢艳红;论关注意义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曾文婕;文化学习引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钟琦;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网络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可军;团队氛围、吸收能力对团队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9 吴继兰;企业员工知识贡献评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安世虎;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婉;基于知识供应链理论的科技信息资源整合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符周利;南通童子祭祀仪式中的教与学[D];厦门大学;2009年

3 黎彦;双重解放[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郑殠;音乐类高职院校器乐专业学生专业学习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程翠丽;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蕊;企业知识创新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侯春华;模具方案设计的智能化实现技术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徐淑玲;高校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杨海洲;软件开发视角下的知识管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汪欢欢;基于知识学习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55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55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d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