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获取方式变迁中的学习模式述评
本文关键词:信息获取方式变迁中的学习模式述评
【摘要】:在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网络社会的过程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随之从"口耳相传"转变为"你说我听"、"你演我看"以及"转载、搜索与定制"。信息获取方式的变迁必然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甚至思想的变革。总体上讲,随着信息获取方式时空依赖性的弱化,人们的学习模式沿着"Face-to-Face"、"D-learning"、"E-learning"、"M-learning"、"U-learning"的路径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信息获取方式 学习模式 变迁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技术支持下课程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3QN-153)阶段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今天,我们在体验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服务性功能之际,也深切地感受到它正改变着信息的创造、加工、获取与传播方式。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人们通常通过口说、耳听、眼看的方式传播信息。在网络时代,传统的依靠嘴巴(说)、耳朵(听)和眼睛(看)获取信息的方式依然重要,但手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丁兴富;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媒体教学(2)[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8期
2 桂清扬;学习的未来从E-Learning到M-Learning——戴斯孟德·基根博士新著解读之一[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4期
3 夏云;李盛聪;;近年我国泛在学习研究文献的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5期
4 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5 王建民;;从“道听途说”到“转载搜索”——信息获取方式变迁的时空社会学分析[J];江淮论坛;2011年05期
6 张怀琛;;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0年12期
7 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2期
8 陈维维;;应然的泛在学习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昕;;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卞静;网络教学中的Agent系统设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刘兵;凌晓明;;诉调对接的运行及其社会效果[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7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姚其煌;李小兰;;知行合一: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逻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吴青松;;失地农民发展社会网络的困境——以南京市郊社区“仙居雅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10 吴凡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伦理生态建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窦亚平;;从全球化理论看太虚法师佛教改革[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8 贾海薇;;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创新——基于广东探索的思考[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9 郑丹丹;;女性集体行动与社会空间塑造——以耽美现象及粉丝组织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孟维娜;王毅杰;;困境中的挣扎[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祁峰;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赵书松;动机视角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知识共享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765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6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