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哲学批判:杜威的思辩与逻辑
本文关键词:传统教育哲学批判:杜威的思辩与逻辑
【摘要】:杜威对传统教育哲学的批判是研究杜威与现代教育关系的途径之一。杜威从"个体与国家"关系的维度出发,分析和批判了柏拉图、18世纪"个人主义"和19世纪的教育哲学。指出个体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是一致的;个体不能从属于国家,也不能超越国家;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教育机构为每个人的自由和多方面发展提供条件。杜威的研究为认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和现代教育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解释。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 杜威 教育哲学
【基金】:教育部2011年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的问题与范式”(11YJA880026)
【分类号】:G40-02
【正文快照】: 现代教育史是一部不断由思想引发争辩和变革实践的教育思想史。从历史上看,虽然一些教育思想和管理手段早已存在,但新思想的产生总会启发人们重新思考、构建、组织教育管理和手段,推动教育的发展。因此,当我们把关注点投射到现代教育和杜威教育思想的时候,实际上是要通过杜威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刘名;;高职《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秦俊巧;;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刘婉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开展大班教学后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陈立军;;杜威教育理论的构建、启示与反思[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邓冲;;试论家庭消费文化的家庭教育机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王喜海;石丽娟;;儿童教育论纲——基于近现代童年观的儿童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李红英;王喜海;;回归童年:幼儿园教学改革的应然选择[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2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高迎爽;;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郑玉飞;;理想与热情的教育实践者——三位美国教育家与设计教学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曹玉杰;;从主动作业到研究性学习——儿童、课程、社会联系的纽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宗先鸿;;《爱弥儿》的传入及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泓砚;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成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斯源;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殷少萍;“3+2”分段制学生德育工作凸显层次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徐菊凤;以人为本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维铭;对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岩霞;过程体裁法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波;;继承与创新:辩证地看待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2期
2 周贵礼;;我国学校教育现代转型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2期
3 ;不同教育的区别[J];资料通讯;1999年12期
4 任胜洪;再论“传统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之争——从赫尔巴特到杜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徐金海;;师生对话: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价值关切[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年04期
6 边璐;;现代教育改革方向探讨[J];学周刊;2011年21期
7 冉启权;;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之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年03期
8 罗玉明;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激烈冲撞——湖南私立孔道学校的读经活动[J];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王海民;李艳茹;;教育管理观念更新问题的研究[J];作家;2007年12期
10 熊冬炎;丁长江;;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争看教学论的发展趋势[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朱鹏;;澳门现代教育发展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3 要振生;;略论杜威的素质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建军;;论中国现代教育的产生与确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安玲玲;寇祥明;;贴心·爱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6 黄月华;;从“减负”思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窦桂双;;创新型教师刍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后记[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10 郭树森;龙迪勇;;传统书院与现代教育[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捷;走进杜威的思想深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张树伟;我们为什么需要补读杜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晓君;现代教育的悲哀[N];保定日报;2005年
4 张汝伦;《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N];文汇报;2007年
5 羊中兴;小学而大遗的现代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3年
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胡乐乐;热衷现代教育理念不该忘记杜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姜义华(复旦大学教授);建成现代教育中心强化服务水平[N];联合时报;2005年
8 顾今;现代教育的使命:培养现代人格[N];天津教育报;2010年
9 湖北省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 谭德江;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N];学知报;2011年
10 别志雷;“教师难忍奇思怪想”揭开了什么谜底[N];河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一鸣;教育与时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5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倩;培养智慧:杜威课程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苏州大学;2011年
2 许玮;对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解读和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红莉;杜威“经验”课程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徐迎环;人之解放——杜威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旨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叶春英;杜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6 林兰;论杜威“艺术即经验”思想及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7 吴继维;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永聚;杜威实用主义评价观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肖卫兵;杜威课程论的后现代意蕴[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88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8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