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级为载体的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行动研究
本文关键词:以班级为载体的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行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四川师范大学》 2014年
以班级为载体的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行动研究
刘玉清
【摘要】:礼仪是人类文明之树的硕果,它的芳香弥漫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假如没有这样的芳香,我们的世界将失去很多色彩。所以,礼仪历来受到东西方各国各民族的普遍重视。世界各国对少年儿童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和研究在不断丰富,但缺乏各地经验的总结,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要求,需要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专门针对小学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迫在眉睫、意义深远。 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在阅读大量文献、借鉴古今中外校园礼仪教育和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以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界定礼、仪、礼仪、礼仪教育、校园礼仪教育等几个基本概念。通过调查、观察分析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现状,梳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准备,然后梳理出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在班级进行实践探索,进行礼仪规训,加强检查监督。发现实践中礼仪教育浮于形式,学生表面上礼仪言行不一致,不是自觉的发自内心的言行。于是进行总结反思调整方案。再次进行班级实践。创设礼仪环境,浸润礼仪之心,同时开展各种礼仪活动内化礼仪于心,构建多元评价,激励礼仪之心,对班级实践结果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教育结果,充分分析和反思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利弊,趋利避害,提出新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小学校园礼仪教育问题。以期为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班级管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实践素材和借鉴;为丰富和发展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理论、班级管理理论、德育和素质教育理论提供支撑。 研究将小学校园时空里的礼仪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划分,将小学校园礼仪划分为个人礼仪、课堂礼仪、校园场所礼仪、集体活动礼仪四个维度;梳理了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目标和小学校园礼仪教育内容,为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奠定了基础;拓展了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途径;提高了校园礼仪教育的认识;改进了校园礼仪教育的践行状况;积累了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班级实践经验和素材;提出了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对策与建议:校园礼仪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要强化训练;校园礼仪教育要克服形式主义,内化为德性;校园礼仪教育要走向专业化,要纳入课堂;校园礼仪教育要拓展传统途径,形式多样化;校园礼仪教育要克服孤军作战,形成合力;校园礼仪教育要重视评价机制,要正面强化;校园礼仪教育要理论指导和行政支持,提升品质;校园礼仪教育要克服固步自封,要与时俱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华;整体构建小学礼仪教育体系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2 付华,王亚莉;小学礼仪教育的方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3 任朝霞,陈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刘志琴;礼——中国文化传统模式探析[J];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5 吕拥军;;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J];群文天地;2012年24期
6 鞠军;;高校体育环境与学生礼仪教育结合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7 蒋璟萍;;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张海涛;;《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7期
9 史超超;;论需求层次理论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职业时空;2010年08期
10 王兆昕;;小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及教育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阳;;中国传统吉礼的产生及其构建动因抉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郭颖;;道德智慧教育与人生幸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单中惠;勾月;;近代欧洲绅士教育简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粟品孝;文本与行为:朱熹《家礼》与其家礼活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龙文祥;龙陶陶;;Quiz game:数字化学习评价方式的新取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吴顺安;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毛蓓蓓;;从《论语》中窥探孔子对周代祭礼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10 张莉;吴雅玲;;浅论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志刚;;和谐社会与构建现代礼仪之邦[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李玉生;;唐令与礼的关系析论[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韩星;;儒家“三祭”的人文精神及其与基督教的会通[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7 庞青;;汉语国际推广中应注意的礼仪问题[A];汉语国际推广专题研究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巩淑丽;辽宁省城市家庭和谐发展的体育实现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霞;论中国传统乡规民约[D];湘潭大学;2009年
5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卞良;中学生网络礼仪教育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古鸿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庄凤;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智慧基本问题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陶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玉凤;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张家川回族婚俗新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礼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素质——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情况的调查[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张静媛,胡凌松;关于高校教育管理特殊性的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邹霞;;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J];人民论坛;2010年23期
5 齐藤竹之助;向世界王座挑战[J];上海保险;1996年01期
6 陈昌灵;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分析及其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1期
7 刘志琴;礼——中国文化传统模式探析[J];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8 黄炜,陈芳其;苏霍姆林斯基论校园环境建设[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9 许广玉;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秦俊峰;;德国:礼仪课帮学生改恶习[J];小读者;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李憬;[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白华;儒家礼学价值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张自慧;礼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李俊方;汉代皇帝施政礼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元骊;五代礼制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锋;《左传》中所见的礼初探[D];四川大学;2003年
3 沈红;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张爽;汉代礼制及其推行[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舒蓉;上古宾礼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6 李广生;中国传统日常交往之礼的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张小苹;孔孟荀礼学思想论要[D];浙江大学;2007年
8 盖志芳;民国礼学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魏立帅;晚清汉学派礼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琴琴;传统之“礼”及其现代价值[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以班级为载体的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行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3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