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己: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本文选题:育己 + 教师自己 ; 参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年01期
【摘要】:"育己"为教师个体"诗意地栖居"给予滋养,是教师自我实现的关键、自我更新的源泉。在育己过程中,教师个体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强化人格修炼,进行自主写作、磨课、磨题,提升专业素养,让教育生命在自主超越中成长,走向"诗意境界"。
[Abstract]:To nurture and nourish teachers' individual "poetic dwelling" is the key to self realization of teachers and the source of self renewal.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e individual teachers have a clear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strengthen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carry out independent writing, grind lessons, raise problems, improve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let the life of education grow in self transcendence and move towards a "poetic realm".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基金】:201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学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HB130544)
【分类号】:G6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秀山;何谓“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J];读书;199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利云;罗之仁;;教育任务新论:培养智慧人——兼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目的及途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2 李伟;;庄子“知和”的生态解读[J];船山学刊;2014年02期
3 鲁枢元;;开花的树与诗意栖居——论文学与自然的关系[J];创作评谭;2015年04期
4 张戟晖;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张培;;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3期
6 谭晶华;;诗意的追寻:《啊,拓荒者!》中的生态境界[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7 王永霞;;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观及其意义[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曹诗图;韩国威;;以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与诗意栖居观解读旅游本质[J];理论月刊;2012年06期
9 郑行忠;;科学技术下诗意地栖居——谈工具理性与人文修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10 梁骏;;浅议空间设计中材质美的诗性表现[J];美与时代(上);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国杰;通向诗意栖居之途[D];吉林大学;2010年
4 郭晓娜;理解性学习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永伟;中国新哲学建设的文理脉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潘飞;生生与共:城市生命的文化理解[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忠利;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顾尔伙;彝族“克智”传承机制及其教育学意义[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利利;绘画中的“陶渊明意象”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4 庞彦;“诗意的栖居”[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旷军民;中国当代油画的意象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顿德华;生态美学视野中的谢灵运山水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朱建省;中国当代城市景观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绍义;海德格尔解释学循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金红梅;论智慧陶冶与大学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红;生存困境的焦虑与反思[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00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800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