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汉字教学法体系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4 20:34

  本文选题:汉字教学法 + 汉字教学法体系 ; 参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当前,汉字教学法分类有两种视角:特征分类和层次分类。本文从层次分类角度出发,建立起汉字教学法体系:汉字教学思想、汉字教学方法、汉字教学技巧。汉字教学法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更科学地总结汉字教学的理论和规律,也有助于从宏观层面审视汉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visual angles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method: feature classification and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This paper sets up the teaching method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 from the angle of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thought,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method,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skill.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method system is helpful to sum up the theory and law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to examine som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from macroscopic level.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
【分类号】:G6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0期

2 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下)[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1期

3 戴汝潜,郝家杰;识字教学改革一览[J];人民教育;1997年05期

4 张德鑫;;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1期

5 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认识汉字符号体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6 罗卫东;;“新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义诠释[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陈舒眉;论通俗字释[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燕华;论海外华裔儿童汉字教学的特殊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常荣;董鹏;;古今汉字构造理论之对比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鲍丽娟;王晓坤;;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实践性原则的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王世君;张海峰;;传统六书与现代汉字构形学[J];大家;2010年14期

5 连晓霞;;认知理论观照下的对外汉字教学[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5期

6 涂涛;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字源识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7 孙鹏飞;裴蓓;;泰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认知教学策略[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8 江新;;解决汉字难学的对策[J];国际汉语;2011年01期

9 黄昭艳;汉字教学中文化联想的规约性与创造性[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10 常荣;董鹏;;古今汉字构造理论之对比研究[J];高职论丛;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关之英;;汉字教学教材—设计理念与实践[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肖艳雯;;高中易错字教学研究[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粲;;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研究述评[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4 吕文杰;;留学生汉字偏误研究综述[A];第八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中[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2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曹建召;学校语文知识生产方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飞艺;小学语文课程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玲;汉字构形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叶;文化认同与阅读效率:初中语文汉字教学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海菊;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3 刘小初;现行规范汉字的理据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周茜茜;海外华裔儿童网络汉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福梅;小学生汉字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琳琳;字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瑜;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认读层次教学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杜寒;汉字书写偏误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焦英杰;汉字理据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志平,哈丽娜;波兰学生暨欧美学生汉字习得的考察、分析和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李万福;谈俗形义学[J];汉字文化;1995年01期

3 王宁;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4 吴晓春;FSI学生和CET学生认字识词考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5 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6 柯彼德;;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7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模拟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4期

8 江新;;词的复现率和字的复现率对非汉字圈学生双字词学习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明;常用汉字部件分析与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明;聋儿康复教学法概念正误[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2期

2 娜敏;对外语认知派教学法与联结派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5期

3 P·切尔尼柯夫;李慧英;;提高教学法水平[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2年02期

4 艾笙;对传统教学法的卓有成效的改革——介绍沙塔洛夫的两本教学法著作[J];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04期

5 王秉武;汉语教学法科学基础试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6 徐永毅;;谈外语强化教学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8年01期

7 李培栋;;高等学校教学法原则刍议[J];教育评论;1988年01期

8 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实验[J];课程.教材.教法;1990年02期

9 钟秉枢,吴中量;我国体育院系术科教学法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10 曹玲娟;;英语交际教学法评述[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畏;;论孔子“因材施教”与“交际教学法”之关联[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季元龙;;俄语教学法改革与创新之方向[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张滢;不断充实完善是教学法历久弥新的真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 周慧;十六字教学法:利用规律提高外语教学效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丽媛;认知功能教学法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深度”教学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王敏;“三步一体”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30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930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d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