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教育游戏中不同活动类型对小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15:39
【摘要】:尽管我国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十余年之久,但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体系还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建立,大多数学生都必须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这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业情绪带来各种不利的影响。因而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业情绪,这是每个教育者都在思考的问题。而教育游戏作为教育和游戏相融合的产物,其既具备游戏的娱乐性和感官的刺激性,又具备教育的教化性,对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提升作用极为明显,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有力途径。然而纵观当前国内教育游戏的开发现状,可以发现国内教育游戏成功的寥寥无几,大多数游戏对于玩家的吸引力都仅仅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用户粘度极低,如何去开发教育游戏,又应当开发何种类型的教育游戏,这是摆在游戏开发商面前的问题。而本文就试图对教育游戏的不同活动类型对小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进行研究,进而解答上述问题。本文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研究问题、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从而奠定本文行文的基础。文章的第二部分为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主要对教育游戏、学业情绪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和阐述教育游戏活动分类的理论依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提出了研究设计的思路和假设。第四部分是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相同游戏活动中学习者学业情绪的差异性、不同游戏活动间学习者学习情绪的差异性,以及不同教学方式带来的学业情绪的差异性。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研究结论、局限于展望,总结不同游戏活动对于学业情绪的影响、不同游戏活动对于游戏活动设计的启示,以及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对于研究的展望。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不同类型的教育游戏对小学生的学业情绪影响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其中技能训练游戏对学生的学业情绪有“积极低唤醒”作用,课程学习游戏对学生的学业情绪有“消极高唤醒”作用,而意识开发游戏对学生的学业情绪有“积极高唤醒”的作用。此外,采用游戏化教学的学生相较于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学生也有着更加积极的学业情绪。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玲;于全磊;张林;金盛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学校社会处境分化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6期

2 马颖峰;罗晓;白羽;;基于多元动机框架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06期

3 谭璐;;教育游戏系统理论分析与设计策略探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06期

4 杨丹;吴建华;何秀玲;李雪;;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游戏性融合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5年17期

5 许丁如;;将竞赛教学方法引入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对护生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3期

6 赵淑媛;蔡太生;;不同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课堂学业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12期

7 魏华;周宗奎;田媛;鲍娜;;网络游戏成瘾:沉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6期

8 马惠霞;窦光茜;;医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干预实验[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5期

9 崔勇;章苏静;卢雪栋;;游戏化学习社区的“教育性”和“游戏性”测评——以某款网络盛行的游戏化学习社区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18期

10 王燕;;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Flash教育游戏设计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秋;参与不同的竞争性游戏对5-6岁幼儿情绪调节行为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2 王广帅;面向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游戏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3 汪元昕;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全人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辛雨璇;基于儿童绘画理解的情绪教育游戏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李格;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情绪的相关及团体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程杨;3-4岁儿童认知发展及家庭环境的城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古锐;教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妍;小学生学业情绪的问卷编制与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肖虹;数字游戏的情感交互解析及情感信息采集途径初探[D];江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72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672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9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