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唱歌课,是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著名的学者郭声健在其所作的《让歌声伴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关于中小学歌唱教学思考》一文中提出,“重视歌唱教学,是遵循教育规律、尊重人的天性的基本要求,是音乐教育追求真实、回归自然的必然选择。”1众所周知,节奏问题和音准问题是小学唱歌教育中的两个重要的问题,影响着小学唱歌课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更好的在日常的唱歌教学实践中,解决节奏和音准的培养问题,使学生建立较好的音准和节奏感,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包括音准、节奏、乐感、音乐创造力、音乐表现力等等。节奏和音准是打开通往音乐世界大门的钥匙,对于广大的中小学生而言,想要更好的学习音乐,培养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就一定要很好的解决节奏问题和音准问题。对于教师而言,能否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音乐学习中的节奏问题和音准问题,关系音乐教育的成败。2011年《音乐新课程标准》前言的第一章课程的实践性中指出,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2而众所周知,不论是演唱或是演奏都离不开对音准和节奏的训练问题,这是演唱和演奏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和重要保证。《音乐新课程标准》前言第三章课程设计思路中也写到,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3在《音乐新课程标准》第三章中写到,小学阶段的学生要做到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4这再一次的证明了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对于儿童唱歌发展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是编创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顺畅,力求做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小学阶段的学生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学习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有时出现较为吃力的现象。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掌握,笔者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入手,遵循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提出了一些针对有效解决小学唱歌课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音准和节奏感培养问题的解决方法。结合相关的文献材料和笔者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采用访谈等方式对小学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培养进行相应的教学探究,以期达到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新的课程改革到今天已经有了七年的时间,在这七年的时间里,我国广大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针对“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这一问题,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实践。在本文中,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和向导师请教等方法,从不同的几个方面由易到难的整理和提出了一些有效、可行的解决小学阶段唱歌课中的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问题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进行小学生唱歌课中的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探究,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而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健全学生的性格,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唱歌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提高唱歌课的课堂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3.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孝余;;音响“视界”:音乐聆听导示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徐进勇;;课前准备——有效课堂的源泉[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钱鹏;;将音乐的耳朵“唤醒”——音乐课堂如何培养倾听的艺术[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1期
4 暴羽;;“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09期
5 周海宏;音乐何需“懂”——重塑音乐审美观念[J];人民音乐;1998年05期
6 托德·弗里斯,杜晚十;一种生动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J];中国音乐教育;1997年06期
7 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8 艾伦·科普兰,孟宪福,孙国荣;天才的听众[J];中国音乐学;198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孝余;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雯;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听觉训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小玲;音乐节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维;“看得见的音乐”—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普通高校音乐欣赏的重要手段[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官亚菲;将实际音乐作品引入音乐听觉训练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丹;基于脑电的脑波音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赵明;中小学音乐课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夜雪;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蒋笛;音乐欣赏审美心理与音乐欣赏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
2732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73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