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乡镇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23.7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郑明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吴学琴;挑战单向度全球化——马克思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化理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张能为;;论萨特伦理学的评价维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任冬冬;;基于认识论视角下的以人为本内涵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施光跃;;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民生问题考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练庆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概念的形成及蕴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胡美灵;;农民自治权探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培龙;;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范耀登;;论特区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8 葛振国;;“五名”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兆雪;刘勋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光辉典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7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波;泰山石经文字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2 李雪峰;《中秋贴》之书法价值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晶;睡虎地秦简字体风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彦堂;马一浮艺术哲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余朋;中国笔墨语言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岩;文徵明小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超;和而不同 违而不犯[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侯忠明;语文新课程背景下的书法教育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杜卫东;二十世纪重大文化考古发现对书法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刘德义;孙过庭书法美学思想简论[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75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77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