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6 16:58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其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其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距离,开发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尝试了解现状并发现教师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试图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在对研究现状、内涵、理论基础、价值及形态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以山东省济南市489名小学教师为样本,对其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认识、参与广度、参与方式、时间成本、支持系统五个方面展开具体的调查。调查发现:当前小学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基本要素、开发的价值、主体地位等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参与态度和热情相对较高;其开发活动获得校内外一定程度的支持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调查中也暴露出目前小学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相关认识存在误区、开发时间严重不足、组织管理相对薄弱、专家指导稀缺低效。通过深入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影响因素,笔者分析教师角色定位存有偏差与课程知识能力不足、学校内部课程管理机制的缺陷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最后提出了以下实践策略:教师可以从形塑全新正确的课程意识、构筑全面综合的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开展多层次与多维度的校本课程行动研究等方面来增强自身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性;学校要从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组建科学规范的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体系、完善灵活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培训、优化客观公正的教师考核与评价、实行张弛有度的教师管理等方面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还要通过校内教师之间合作、区域性合作、与课程专家的合作来组建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通过以上策略,可以相对有效地解决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其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参与质量,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22.3
【部分图文】:

管理机构,学校,培训机制,校本课程


23(三)组织管理相对薄弱学校相关组织管理有助于有效保障教师的课程权利、参与校本课程开的质量及开发工作的持续推进。学校相关组织管理主要包括专门的管理机构、培训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但根据调查发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门管理机构、相关培训及评价激励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根据以上调查可知,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门的校本课程开发管理机构或专门人员;绝大多数(81.3%,见表 3-8)的教师从没接受过相关培训或者是接受过,但是无效;超过一半的(53.8%,见表 3-8)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没有

教师,学生,知识储备,小学教师


图 4-1 教师、学生与课程的单向关系 图 4-2 教师、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互动(二)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理论是教师正确有效地开发、实施以及研究课程的基础,且表征着教一般的课程素养。校本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课本体性知识对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起理论支撑作用,条件性知识作重要保实践性知识起到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上述调查发现,过半的小学教师对校本课程术语缺乏正确的理解,对课程念仅限于表面、形式的理解,更没有建立起明确合理的知识结构。访谈中教师坦言,“学校要求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是我们的知识储备跟不上,感到从下手,缺失课程设计方面的知识,开发校本课程随意性较大。”小学教师的程知识缺乏以及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与我国师范教育的教育状况有关当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如果知识储备跟不上,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束手策,相反如果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做到得心应手。因而,

课程,教师,学生,知识储备


图 4-1 教师、学生与课程的单向关系 图 4-2 教师、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互动(二)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理论是教师正确有效地开发、实施以及研究课程的基础,且表征着教一般的课程素养。校本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课本体性知识对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起理论支撑作用,条件性知识作重要保实践性知识起到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上述调查发现,过半的小学教师对校本课程术语缺乏正确的理解,对课程念仅限于表面、形式的理解,更没有建立起明确合理的知识结构。访谈中教师坦言,“学校要求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是我们的知识储备跟不上,感到从下手,缺失课程设计方面的知识,开发校本课程随意性较大。”小学教师的程知识缺乏以及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与我国师范教育的教育状况有关当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如果知识储备跟不上,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束手策,相反如果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做到得心应手。因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改改;;英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年02期

2 熊梅;脱中菲;王廷波;;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3 张杰;;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应然本质和实然本质[J];前沿;2007年09期

4 张文军;郭宏群;;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方式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2期

5 李宝峰;论教师参与课程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6 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6期

7 房慧,林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及途径[J];基础教育参考;2003年12期

8 靳玉乐,张丽;教师参与课程发展: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23期

9 郑晓梅;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3年03期

10 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明全;论教师参与课程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余志文;香港校本课程发展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成萍;河北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困境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菁;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评价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3 那明明;小学教师有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婷婷;上海市中职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严五胤;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出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胜林;当代教师角色定位问题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于成业;中小学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玉恒;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角色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金芳;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罗刚;教师参与课程的管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27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827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f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