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广元千佛崖石窟在射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30 19:26
【摘要】:广元千佛崖石窟是四川境内最大的石刻保护群,也是广元地区最重要的地方美术资源,因此将之应用到美术课程中是广元地区各中小学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将千佛崖石窟美术资源应用到射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正是因应了这种需求。千佛崖石窟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其价值是多维的,要开发校本美术课程,就必须将蕴含在其中的美术资源的具体特征单独提炼出来,作为引入射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基础材料,分析引入射箭小学美术课程的功能和意义,确立千佛崖石窟的开发原则,编著千佛崖石窟的教材与教案,并将之应用到射箭小学的美术课堂中,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完善在射箭小学应用千佛崖石窟美术资源的方法与策略。研究发现:千佛崖石窟进入射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在实际运用中是可行的,对射箭小学美术课程结构起到了补充和优化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射箭小学学生在美育方面的发展,对射箭小学教师自身的教科研水平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射箭小学特色校园的创建起到了良好的铺垫,对千佛崖石窟的传承与保护在教育实践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3.75
【图文】:

石窟,蜂巢式,洞窟


千佛崖石窟沿山势南北走向,依山就势进行凿刻,保持了自然山形。石窟群的位置距离地面近 40 余米,洞窟相互交错,在悬崖上重重叠叠密布其间,密集处达到十三层。从中可以看到诸多洞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过多次加工和补充而成,从南北朝到唐朝跨时空接力完成,不同时期的洞窟在悬崖上和谐共生。整个石窟就地取材,进行多个窟龛的创造与组合,从洞窟在悬崖上分布的结构来看有一种类似蜂巢的感觉,仿佛能看到仿生学的影子,让人觉得又自然又有规律,毫无违和感。“蜂巢式”布局让人感受到每个洞窟的内容都有变化,又在整体排列上遵循秩序美的规律。千佛崖的“蜂巢式”布局与建筑艺术中的蜂巢式构造有异曲同工之妙,结构精巧、牢固,传达出一种别样的美。这一构造形式是对自然形态进行的加工再创造,是中国传统美学思维的体现。(图 1-1)千佛崖石窟的这种“蜂巢式”布局特点不但具有美学价值,而且还可以作为美术教学资源,应用于造型设计等领域的教学中。从千佛崖的“蜂巢式”布局引导教育对象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再现,发展到发现美和创造美的阶段。能够从空间布局结构方面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让学生利用空间骨架将繁多而散乱的局部元素整合成一个整体,并从整体出发塑造作品新的特点。

曲线,作品,线条,美术教学


像特点还可以从线条、色彩和雕塑三个方面来观察。1、线条因素千佛崖石窟造像中的线条大致分为直线与曲线。直线给人刚劲、力量美,往往出现在洞窟外框和服饰装饰上;曲线则给人流利、柔性美,盘旋曲折犹如高山流水,往往用来表现人物的衣纹。西方具象写实观认为独立的线条是不存在的,中国传统造型观则认为线条是艺术的灵魂。线条是中国艺术根性的东西,千佛崖石窟造像同样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在众多造像要素中,线始终是非常独立的元素,它不但表现了形象特点,而且表现了节奏韵律感。所以说可以将千佛崖石窟中的线条因素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研究。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的背景下,将石窟中的线条元素运用到中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将石刻的线条抽离出来,作为美术教学的素材予以分析与传达,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与创新。千佛崖的石刻造像中的线条作为美术教学元素,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作品,任课教师可以到现场拍下洞窟中的人物形象,然后通过白描的方法,将之转化为线描稿,然后放到教学中,作为学生描摹的范本,或者作为变形和创造的基础。(图 1-2)

广元千佛崖石窟在射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


藏佛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凯;高登明;;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广元千佛崖石窟开发初探[J];戏剧之家;2014年15期

2 王洪燕;;近代外国人考察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年18期

3 施学君;;新加坡发展校本课程的支持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07年10期

4 庞红卫;香港校本课程建设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5 温廷宽;;广元千佛崖简介[J];文物;1961年12期

6 史岩;;关于广元千佛崖造象的创始时代问题[J];文物;196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包亮;甘肃石窟艺术作为中学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5年

2 赵朝群;美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丽丽;马鞍山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1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831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5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