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视阈下的小学民歌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5:05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母语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如何保护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本民族音乐文化?如何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这是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并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学校音乐教育承担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活文本。学校音乐教育自身的特点、方式、样态和体系,为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同时民族音乐文化又反作用于学校音乐教育,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更高的占位和视野,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的必要保障,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充实和深化。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体研究,在厘清小学民歌教学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探讨其内涵及价值;第二部分是实然研究,了解小学民歌教学的现状,分析现状产生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是应然研究,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视阈下的小学民歌教学的实施策略。在本体研究方面,探析小学民歌教学的历史沿革、内涵及其价值。依据民族文化认同和母语音乐教育体系理论,分析小学民歌教学的民族历史传承价值、民族文化传承价值、民族审美传承价值和民族精神传承价值。在实然研究方面,以C市为例,对学校进行分层抽样,抽取学校23所,以学生(1871人)、教师(46人)、音乐组长(23人)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访谈和观察的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研究资料,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分析其信度与效度。依据课堂观察理论,制定小学民歌教学课堂观察表,抽取具有代表性的C市小学民歌课堂教学(12节)和全国优质课评选小学民歌课教学录像(12节)进行课堂观察;并依据国家音乐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监测办法,设计小学民歌演唱测试观察表,在C市学校中进行分层抽样,对选取对象现场进行民歌演唱测试,全面了解小学民歌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厘清影响教学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小学民歌教学的因素,为小学民歌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在应然研究方面,在调查C市小学民歌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小学民歌教学实施策略,通过“唱会民歌”“唱好民歌”“唱活民歌”来达成民族音乐文化认同的教学目标,完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教学内容,凸显母语音乐文化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加强民歌教学的师资培训和建设民歌特色的音乐教材,来达成小学民歌教学的理想实现。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一:小学民歌教学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学校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通过中国民歌的学习,进行民族音乐文化选择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小学民歌教学要通过民歌的载体来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思维,积累民族音乐语汇,使学生认知民族音乐文化、体验民族音乐文化、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热爱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结果二:小学民歌教学发展存在优势与不足。研究发现,小学民歌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教师、学生对民歌教学价值和情感态度的认同。小学民歌教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音乐教师民歌教学能力欠佳,民族音乐素养薄弱;音乐教师的民歌教学价值观和教学能力存在局限;音乐教师在民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局限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没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结果三:教师是小学民歌教学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教师的民歌教学价值观和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教师对民歌教学的设计、实施与结果。小学民歌教学发展的关键是需要加强小学音乐教师的民歌教学价值观和民歌教学能力。研究结果四:母语文化语境是小学民歌教学的根本。小学民歌教学要体现出母语文化的鲜明特色,体现中国音乐的典型特征和独特风格。小学民歌教学要在母语文化的语境之中,教授学生对中国民歌方言、曲调、润腔、节奏、力度、音色等要素的把握,如此才能够表现出中国民歌的风格和神韵,才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本研究为目前小学民歌教学研究的贡献在于:1.在观念形态上,将“传承文化”作为小学民歌教学的理念,贯穿于唱歌教学的始终,不是仅仅作为演唱技能,而是通过民歌演唱的载体,来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2.厘清了小学民歌教学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小学民歌教学的内涵,特征和价值;3.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小学民歌教学的现状;4.从教学的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全面分析小学民歌教学的影响因素;5.对小学民歌教学提出可操作的实施策略。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23.71
【部分图文】:

素养,中国学生,总体框架,核心


心素养的价值追寻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首次提出,要把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任务”,更进一步的明确了教育的根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为了把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2014 年 3 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务的意见》(教基[2014]4 号),文中德树人更加具体化,深入回答“立什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架以及基本内涵。如图 1:

相关文献,文献分析,知网,音乐文化


第二章 文献综述乐文化传承相关研究乐文化传承研究文献的收集与分析文献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件进行文献分析;英文文献通过“W“Histcite”软件进行文献分析。具音乐文化传承”的文献收集文化传承”为检索词,从 1956 年—2),通过知网的文献分析发现, 目前形成“民族音乐文化”“民族民间音保护”“传承”“发展”等方面,但研

学术,主题,音乐教育,民间音乐


图 4 关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的学术关注度3.关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研究文献分析(1)分析 1检索条件:主题=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并且 主题=教学(精确匹配)(1956-2017)文献数量:100 篇关系网络分析:关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并含“教学”的关系网络中聚类分析共出现三个关键词——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音乐教育”“民间音乐”,从图 5 中可见,目前研究相关性不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永寿;;中小学音乐教材的三个基本属性[J];音乐天地;2006年06期

2 谭辉旭;;关于课程哲学基础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管建华;;论音乐课程的开发范式与理解范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管建华;;普通学校音乐学科教育学与音乐现象学教育学[J];中国音乐;2006年01期

5 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年04期

6 王春燕;从知识到意义:课程价值取向重心的必要转移——20世纪西方哲学观转变带给我们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9期

7 王懿颖;;艺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8 卢世林;;美育的本质与创造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9 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与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2854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854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c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