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写作共同体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7 07:10
从“文章写作”到“过程写作”,再到“交际语境写作”,写作课程的范式在逐渐转化完善,写作教学内容和写作学习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时,在写作由个体性活动向社会性活动发展的过程中,读者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作为一种写作理念,“读者”需要放在一个写作模式中来得到具体的关照和体现,而具有互助性和社会性的写作共同体就是读者意识的不二温床。写作共同体作为一种互助合作式的写作模式,在其不断的建构和完善中加以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是更新传统写作教学思想和学生写作方式的重要途径,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小学高段学生在写作时明确读者对象,对话多元读者,也有利于共同体成员共享习作乐趣,提高协作效率。但由于我国写作教学仍存在学生自主写作意识薄弱、缺少读者驱动、互助写作意愿不强烈、评价方式过于固定化等弊端,再加以传统写作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写作思维和写作模式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小学高段又是学生形成写作思维,养成写作习惯的关键上升期,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标旨在找到既便于实施,又能提升小学高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写作策略。在写作共同体和读者意识还没有相互融合的现状下,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学生写作共同...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1)读者意识相关研究
(2)写作共同体相关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1)读者意识相关研究
(2)写作共同体相关研究
(三)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选题研究意义
(1)基于课标要求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2)基于认知角度培养学生身份认同感
(3)基于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回归真实写作
2、选题研究创新点
(1)激活学生写作行为中的读者意识和共同体合作意识
(2)根据小学高段学生的特点挖掘新的写作共同体策略
(3)创新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学生写作共同体模式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分析法
3、问卷调查法
4、访谈法
一、读者意识与写作共同体
(一)读者意识
1、读者意识相关概念
(1)读者
(2)读者意识
2、读者意识理论基础
(1)接受美学理论
(2)传播学的受众理论
3、读者意识构成要素
(1)分析为谁而写
(2)分析读者状态
(3)分析怎样才能满足读者
(二)写作共同体
1、写作共同体相关概念
(1)共同体
(2)写作共同体
2、写作共同体理论基础
(1)合作学习
(2)学习共同体理论
(3)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3、写作共同体特征
(1)基于共同愿景的互助性特征
(2)基于意义建构的启发性特征
(3)基于情境体验的趣味性特征
(三)读者意识与写作共同体的关系
1、两者统一于交际语境写作下
(1)交际语境写作要求作者与读者进行交流
(2)交际语境写作需要有良性的共同体互动
2、写作共同体本身具有天然的读者意识
3、读者意识有助于开发写作共同体新模式
二、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写作共同体建构可行性论证
(一)课标对读者意识培养和写作共同体建构的要求
1、课标对培养读者意识的重视
2、课标对建构写作共同体的体现
(二)小学高段适宜进行读者意识视域下写作共同体建构
1、小学高段学生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渴望摆脱控制
(2)好奇心理显现,约束能力提升
2、小学高段学生思维特点
(1)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社会发展对读者意识视域下写作共同体建构的客观要求
1、社会交际环境的融合需要学生养成读者意识
2、多元对话的的时代趋势适宜写作共同体建构
三、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写作共同体建构价值
(一)明确读者对象,转向群体写作
(二)产生读者驱动,共享习作乐趣
(三)增强角色体验,唤醒集体成长
(四)设计读者情境,拓展开放结构
(五)满足读者期待,实现共同愿景
(六)对话多元读者,分享写作经验
(七)强化修改评价,提高协作效率
四、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写作共同体建构现状分析
(一)基于现状分析的问卷调查设计
(二)基于调查研究的现状问题分析
1、自主写作意识弱,缺少共情体验
2、缺少读者驱动,写作动机不明确
3、预设读者不清晰,缺乏真情实感
4、忽视多元主体,影响共同体运行
5、交流平台局限,评价方式固定化
6、修改意识淡薄,互改参与度不强
五、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写作共同体建构教学实施
(一)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写作共同体建构策略
1、读者意识视域下写作共同体的审题构思阶段
(1)设计读者对话,激发共同体成员的创作热情
(2)明确成员读者身份,促进共同体内讨论共享
2、读者意识视域下写作共同体的素材整合阶段
(1)充分考虑预设读者,感受真实的共同体写作环境
(2)将读者意识融入生活,开放共同体成员写作空间
(3)创设真实的读者情境,丰富共同体成员角色体验
3、读者意识视域下写作共同体的评价修改阶段
(1)了解不同读者心理,制定共同体多元评价模式
(2)根据不同读者评价,强化成员间互助修改意识
(3)结合不同读者反馈,进行共同体内循环式修改
(二)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写作共同体建构模式创新
1、建构“协作—分享—评价”的写作交互模式
(1)布置循环日记,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2)开展写作沙龙,交互作者与读者身份
(3)举办作文展示会,促进写作良性交流
2、建构“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元评价模式
(三)读者意识与写作共同体建构相关反思
1、学生的读者意识与自我表达主体性
2、写作共同体建构与写作个体性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关于读者意识和写作共同体的教学现状访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2962140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1)读者意识相关研究
(2)写作共同体相关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1)读者意识相关研究
(2)写作共同体相关研究
(三)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选题研究意义
(1)基于课标要求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2)基于认知角度培养学生身份认同感
(3)基于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回归真实写作
2、选题研究创新点
(1)激活学生写作行为中的读者意识和共同体合作意识
(2)根据小学高段学生的特点挖掘新的写作共同体策略
(3)创新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学生写作共同体模式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分析法
3、问卷调查法
4、访谈法
一、读者意识与写作共同体
(一)读者意识
1、读者意识相关概念
(1)读者
(2)读者意识
2、读者意识理论基础
(1)接受美学理论
(2)传播学的受众理论
3、读者意识构成要素
(1)分析为谁而写
(2)分析读者状态
(3)分析怎样才能满足读者
(二)写作共同体
1、写作共同体相关概念
(1)共同体
(2)写作共同体
2、写作共同体理论基础
(1)合作学习
(2)学习共同体理论
(3)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3、写作共同体特征
(1)基于共同愿景的互助性特征
(2)基于意义建构的启发性特征
(3)基于情境体验的趣味性特征
(三)读者意识与写作共同体的关系
1、两者统一于交际语境写作下
(1)交际语境写作要求作者与读者进行交流
(2)交际语境写作需要有良性的共同体互动
2、写作共同体本身具有天然的读者意识
3、读者意识有助于开发写作共同体新模式
二、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写作共同体建构可行性论证
(一)课标对读者意识培养和写作共同体建构的要求
1、课标对培养读者意识的重视
2、课标对建构写作共同体的体现
(二)小学高段适宜进行读者意识视域下写作共同体建构
1、小学高段学生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渴望摆脱控制
(2)好奇心理显现,约束能力提升
2、小学高段学生思维特点
(1)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社会发展对读者意识视域下写作共同体建构的客观要求
1、社会交际环境的融合需要学生养成读者意识
2、多元对话的的时代趋势适宜写作共同体建构
三、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写作共同体建构价值
(一)明确读者对象,转向群体写作
(二)产生读者驱动,共享习作乐趣
(三)增强角色体验,唤醒集体成长
(四)设计读者情境,拓展开放结构
(五)满足读者期待,实现共同愿景
(六)对话多元读者,分享写作经验
(七)强化修改评价,提高协作效率
四、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写作共同体建构现状分析
(一)基于现状分析的问卷调查设计
(二)基于调查研究的现状问题分析
1、自主写作意识弱,缺少共情体验
2、缺少读者驱动,写作动机不明确
3、预设读者不清晰,缺乏真情实感
4、忽视多元主体,影响共同体运行
5、交流平台局限,评价方式固定化
6、修改意识淡薄,互改参与度不强
五、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写作共同体建构教学实施
(一)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写作共同体建构策略
1、读者意识视域下写作共同体的审题构思阶段
(1)设计读者对话,激发共同体成员的创作热情
(2)明确成员读者身份,促进共同体内讨论共享
2、读者意识视域下写作共同体的素材整合阶段
(1)充分考虑预设读者,感受真实的共同体写作环境
(2)将读者意识融入生活,开放共同体成员写作空间
(3)创设真实的读者情境,丰富共同体成员角色体验
3、读者意识视域下写作共同体的评价修改阶段
(1)了解不同读者心理,制定共同体多元评价模式
(2)根据不同读者评价,强化成员间互助修改意识
(3)结合不同读者反馈,进行共同体内循环式修改
(二)读者意识视域下小学高段写作共同体建构模式创新
1、建构“协作—分享—评价”的写作交互模式
(1)布置循环日记,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2)开展写作沙龙,交互作者与读者身份
(3)举办作文展示会,促进写作良性交流
2、建构“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元评价模式
(三)读者意识与写作共同体建构相关反思
1、学生的读者意识与自我表达主体性
2、写作共同体建构与写作个体性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关于读者意识和写作共同体的教学现状访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2962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96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