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数学史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圆”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19:40
  数学史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通过分析借鉴前人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困难,突破教学难点,进而推进教学展开。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小学教材中圆的内容,研究圆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数学史的角度设计圆的教学并进行实践探讨。为深入了解数学史应用于小学实际教学的现实状况,本研究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现状调查,发现教师对数学史的教育作用评价普遍较高,小学生对数学史料的兴趣也较大,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数学史频率较低,方式单一。通过分析发现数学史“高评价、低运用”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师自身数学史积累不足;二是没有通用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三是介绍数学史占用课堂教学时间。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研究圆的历史,本文将圆的史料整理分为三部分:圆的认识史料、圆的周长史料、圆的面积史料。之后在借鉴前人克服困难、认识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情,设计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三个教学设计并进行尝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建立与完善圆的认知结构,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到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圆的教学的相关策略:引用历史名言;介绍知识背后的奇闻趣事;展现史料中同...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数学史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圆”教学研究


圆内接正6边形割图

顺序图,数学史,实际教学,教师


4.6 教师实际教学中运用数学史方式调查 N=63有 17%的教师表示,在实际教学中他们会以数学知识的明显教师在使用该方式进行教学时,若非特意点明学生历史的发生发展顺序与我们这节课是一样的。在这几种是讲述数学历史故事、加设数学史学习广角,这两种方知识要求上,还是对教师备课要求上,均没有前面一种小学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处理日常琐事,因而来开展教学,对一线教师来说,又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史教学,不仅需要个别教师一人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共同师运用数学史教学的原因之一。响数学教师课堂运用数学史的原因数学教师课堂运用数学史状况的原因,问卷中设计了“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圆周率在中国的发展[J]. 郝秀惠,房元霞.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2]π的奇幻漂流[J]. 涂兴佩.  中国科技奖励. 2017(04)
[3]论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价值[J]. 李星云.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3)
[4]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J]. 汪晓勤.  江苏教育. 2015(17)
[5]教材中的数学史:目标、内容、方式与质量标准研究[J]. 蒲淑萍,汪晓勤.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3)
[6]基于数学史的“圆的周长”教学设计[J]. 季璇,徐章韬.  湖南教育(下). 2014(10)
[7]圆周率计算与研究过程中的数学文化特征[J]. 吴维煊.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03)
[8]超级画板支持圆的面积:从历史到课堂[J]. 徐章韬,张景中.  湖南教育(下). 2014(06)
[9]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计算圆周率——在伯努利平移产生的随机序列下模拟[J]. 陈会云.  信息通信. 2014(04)
[10]圆的面积公式的新证明——验证圆的面积公式S=πr2[J]. 陈超霞,李晓培.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博士论文
[1]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D]. 张俊忠.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基于数学史的统计概念教学研究[D]. 吴骏.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师范生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之研究[D]. 徐章韬.华东师范大学 2009
[4]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整合的研究[D]. 冯振举.西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D]. 徐锦野.云南师范大学 2017
[2]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案例研究[D]. 周佳妮.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数学史料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D]. 吴绚灿.杭州师范大学 2016
[4]HPM视角下高中数学教材研究[D]. 李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5]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D]. 刘佳.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D]. 王凤蓉.湖南师范大学 2012
[7]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整合的思考与实践[D]. 徐世斌.陕西师范大学 2011
[8]蒙特卡洛模拟法在数字电路板自动测试领域的应用研究[D]. 陆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9]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调查研究[D]. 包吉日木图.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10]数学史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宏伟.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95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995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f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