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自解之途:场域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公开课教学惯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0 12:14
  公开课作为我国本土教学实践活动的产物,一直承载着教育工作者立足本国教育现实的探索热情。其中,“真实性”和“常态化”一直是围绕公开课研究的焦点话题——如何让教师在公开课中褪去装饰、回归日常。然而,我们在不断强调公开课应当真实、应当常态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追问为何公开课难以真实、难以常态化,忽视了追问为何教师在公开课环境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日常教学不同的行为倾向,忽视了思考教师应当如何理解这一陌生又熟悉的教学空间以及自身在其中的行动缘由和策略。事实上,公开课这个蕴含着我国本土文化基因和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已逐渐成为一个由处于不同位置的群体之间关系交织所构成的社会空间,在这个独立的社会空间内,有着虽模糊但充满吸引力的“利益”、心照不宣的规则、以及无意识遵循的行为逻辑。由此,本研究的核心研究问题确定为: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视角,解释并分析公开课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特殊性的原因和表现,主要尝试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描述公开课场域的形成与特征,分析场域中的关系结构和运作方式;2.阐述公开课场域教师教学惯习是如何生成、以何种行为外显、对教师在场域中的位置和策略有何影响;3.探索教师在公开课场域中的自...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自解之途:场域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公开课教学惯习研究


公开课场地平面图

平面图,舞台,平面图


图 1-3.舞台平面图从公开课的舞台装置来看,应有尽有。在一个公开开放的剧场中,外部装是前提条件,包括舞台设备、舞台装饰、舞台布局以及其他背景道具,在公开剧场中,可以看出组织者尽可能地通过对舞台的装饰减少师生对陌生环境的局感,并提供一定观赏性,通过舞台设备的应用尽可能地体现活动的庄严感和严性,通过合理的舞台布局,在满足师生教学互动的同时,提供给观众充分的观视角。这种舞台的布置同时满足了实用性和观赏性,营造出一种共时的现场感3.个人门面如果说时空结构赋予了公开课一定“剧场”的实体性,那么在剧场中活动人员则赋予了公开课“剧场”的象征性,“如果我们用‘外部装置’一词来指演设施中与景色有关的部分,那么我们不妨用‘个人体面’一词来指表演设施使我们能直接与表演者产生认同的其他成分。②”这种个人体面可以概括为仪表举止两方面,往往行动者需要尽力维持两者的一致,否则将由于突兀,引起令动者无所适从的关注。

对比图,获奖情况,组长,乡镇


从中可以观察到八所组长校除科学学科外皆全部获奖;而从进入决赛情况来看(如图 1-5),城乡获奖比约为 16:1,其中仅两所乡镇学校进入决赛,多乡镇学校止步片区复赛(如图 1-6),乡镇学校三等奖获奖率为 56%,当然,区近 60 所乡镇学校(20 所乡镇中心校、40 所乡镇薄弱校)中,更多地学校“寂寂无名”。城乡学校在公开场域中结果的悬殊差异,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经济资本多寡对场域中位置的影响。表 1.各学科获奖情况表各学科获奖情况学科 进入决赛(一等和二等各四名) 三等奖(八名)语文 5 组长校、3 城市其他 3 组长校、2 城市其他、2 副组长校、1 乡镇薄弱校数学 7 组长校、1 城市其他 2 组长校、1 城市其他、2 副组长校、3 乡镇薄弱校政治 8 组长校 4 城市其他、1 副组长校、3 乡镇薄弱校科学 4 组长校、2 城市其他、1 副组长校、1乡镇薄弱校2 城市其他、2 副组长校、4 乡镇薄弱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解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行动——布迪厄实践理论的视角[J]. 王明,熊润青.  当代教育科学. 2018(09)
[2]公开课的话语资源、情感资源与考评资源分布——兼论公开课异化问题的解决[J]. 王轶普.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05)
[3]公开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快车道[J]. 赵广宇,荣彬.  教育科学论坛. 2018(01)
[4]教学惯习影响的体育教学改革反思与探索[J]. 赵克昌.  青少年体育. 2017(09)
[5]从职员到专业者:大学教师教学实践行动模式续谱[J]. 许国动.  教师教育研究. 2017(04)
[6]公开课中“支配—从属”师生关系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学审视[J]. 曾爱平.  中国成人教育. 2017(04)
[7]教学偏听探析[J]. 黄伟,朱玉.  教育科学研究. 2017(02)
[8]教学场域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规约与释放[J]. 刘桂辉,常攀攀.  教师教育研究. 2017(01)
[9]教学惯习对教师教学发展的影响及路径研究[J]. 吴陈兵.  教师教育论坛. 2016(10)
[10]公开课教学中师生博弈关系的社会学审视[J]. 张天明.  中国教育学刊. 2015(08)

博士论文
[1]教师的“平庸之恶”[D]. 高晓文.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向“场”而生[D]. 娜仁高娃.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 2003
[4]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D]. 马维娜.南京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场域视野下中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D]. 魏莉萍.陕西理工大学 2018
[2]“场域-惯习”理论视角下女村官治村研究[D]. 吴晓芳.华中农业大学 2018
[3]相遇在学校场域:三位特岗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D]. 杨红梅.云南师范大学 2018
[4]村小场域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 朱远妃.上海师范大学 2018
[5]场域和惯习视角下的教师反思力提升路径与策略研究[D]. 罗萍萍.安徽师范大学 2018
[6]中小学公开课效能提升研究[D]. 陈璐瑶.西南大学 2016
[7]回归教学本真[D]. 李颜文.宁波大学 2013
[8]课堂场域中学困生“缺场”现象及介入策略研究[D]. 周宇宏.首都师范大学 2013
[9]我国中小学公开课的类型研究[D]. 张诚.华东师范大学 2012
[10]文化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公开课研究[D]. 隋镜.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7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027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1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