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责任边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08:13
近年来,伴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并清醒地认识到家校合作是推动学校教育发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途径。但在农村地区,家校合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因责任边界不清而引发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为尝试厘清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主体之间的责任边界,更好的促进农村小学的家校合作活动,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本研究以交叠影响阈理论以及责任分散理论为基础,根据家校合作活动的两大主要主体——家庭和学校,选取了来自H省L县的八名不同任教年级的农村小学教师及学校领导,另外选取了四名农村学生家长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访谈以及日常观察等方法来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责任边界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划分家校间的责任边界入手,首先明确家校间的责任内容,并从学生的人身安全、品行及学业三个角度对双方的责任边界做了底线型的划分,其次直观呈现了现今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双方因责任边界不清而导致的相关问题,并对双方的跨界教育行为进行描述。另外本文重点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责任边界不清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家校合作主体对于责任边界存在认知误区...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党和国家对家校合作的重视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本身具备的特点为家校合作奠定基础
(三)家校间因责任边界不清引发一系列教育争论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主要概念界定
(二)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设计和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重难点
(三)研究思路
(四)质化研究的信任度、真实度以及伦理问题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交叠影响阈理论(Overlapping Spheres of Influence)
(二)责任分散理论
第一章 研究对象及地区环境介绍
一、L县概况
二、S完全小学
三、八位教师以及四名学生家长的基本情况
(一)高校长
(二)崔校长
(三)贾主任
(四)张老师
(五)李老师
(六)王老师
(七)吴老师
(八)姜老师
(九)方晴妈妈
(十)李浩宇奶奶
(十一)付一涵奶奶
(十二)董嘉嘉妈妈
第二章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责任现状与责任边界划分
一、双方主体责任现状描述
(一)教师的责任感现状
(二)家长的责任感现状
二、责任边界不清的具体表现
(一)教师代行家长的部分职责—教师跨界
(二)家长主动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家长跨界
(三)重叠责任的不当处理—教育效果消解
三、责任边界的划分
(一)家校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均负主要责任
(二)家长对学生的品行负主要责任
(三)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负主要责任
第三章 基于双方主体责任边界不清的农村小学家校合作问题分析
一、家校合作主体对责任边界的认知误区
(一)合作关系疏远
(二)合作内容的粗略划分
二、因家长缺位导致的合作主体缺失
(一)隔代抚养—主体缺失
(二)家长综合素质偏低—功能性缺失
三、以教师为主导的合作地位失衡
(一)学生学业方面教师对自身任务进行转嫁—主体分工不平等
(二)教育专业性方面教师占主导地位—主体素质不对等
第四章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责任边界不清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主体认知—家校合作主体责任意识的强弱
(一)影响教师进行跨界行为的因素
(二)影响农村家长责任意识的因素
二、制度建设—相关法规尚待完善
(一)现有制度规定还未健全
(二)家校合作主体缺乏制度意识
三、价值取向—家校合作主体的教育诉求存在差异
(一)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功利追求
(二)家庭受“读书无用论”影响漠视学生学习
第五章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责任边界问题反思
一、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
二、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责任边界进行细致划分
三、制定完善的外部制度—重点加强问责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家长和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跨界行为研究——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经验模型[J]. 张俊,吴重涵,王梅雾. 教育发展研究. 2018(02)
[2]“家庭、家教、家风”之理论溯源[J]. 朱红,孙远君.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18(01)
[3]责任分散理论视域下家校责任共同体的构建[J]. 潘小芳,郭瑞迎. 教学研究. 2017(06)
[4]教育跨界行动的制度化特征——对家校合作的经验分析[J]. 吴重涵,王梅雾,张俊. 教育研究. 2017(11)
[5]是什么阻碍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参与——阶层差异、学校选择性抑制与家长参与[J]. 吴重涵,张俊,王梅雾. 教育研究. 2017(01)
[6]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困境及其归因[J]. 霍国强. 现代教育科学. 2014(04)
[7]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情境学习的描述符[J]. 穆湘兰. 教学与管理. 2014(12)
[8]社会阶级与家庭教养之探究——以两个家庭个案为例[J]. 许殷宏,朱俐嬛. 教育学术月刊. 2014(03)
[9]家长参与的力量——家庭资本、家园校合作与儿童成长[J]. 吴重涵,张俊,王梅雾. 教育学术月刊. 2014(03)
[10]从国际视野重新审视家校合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中文版序[J]. 吴重涵. 教育学术月刊. 2013(01)
博士论文
[1]乡土社会边界研究[D]. 李海云.山东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协同教育视角下中国家校关系的失衡与反思[D]. 唐文琴.西南大学 2013
[2]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 陆春晔.苏州大学 2010
[3]影响家校合作的家长因素研究[D]. 潘振娅.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我国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红.东北师范大学 2006
[5]初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D]. 贺志燕.辽宁师范大学 2005
[6]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 朱赛红.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44088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党和国家对家校合作的重视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本身具备的特点为家校合作奠定基础
(三)家校间因责任边界不清引发一系列教育争论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主要概念界定
(二)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设计和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重难点
(三)研究思路
(四)质化研究的信任度、真实度以及伦理问题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交叠影响阈理论(Overlapping Spheres of Influence)
(二)责任分散理论
第一章 研究对象及地区环境介绍
一、L县概况
二、S完全小学
三、八位教师以及四名学生家长的基本情况
(一)高校长
(二)崔校长
(三)贾主任
(四)张老师
(五)李老师
(六)王老师
(七)吴老师
(八)姜老师
(九)方晴妈妈
(十)李浩宇奶奶
(十一)付一涵奶奶
(十二)董嘉嘉妈妈
第二章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责任现状与责任边界划分
一、双方主体责任现状描述
(一)教师的责任感现状
(二)家长的责任感现状
二、责任边界不清的具体表现
(一)教师代行家长的部分职责—教师跨界
(二)家长主动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家长跨界
(三)重叠责任的不当处理—教育效果消解
三、责任边界的划分
(一)家校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均负主要责任
(二)家长对学生的品行负主要责任
(三)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负主要责任
第三章 基于双方主体责任边界不清的农村小学家校合作问题分析
一、家校合作主体对责任边界的认知误区
(一)合作关系疏远
(二)合作内容的粗略划分
二、因家长缺位导致的合作主体缺失
(一)隔代抚养—主体缺失
(二)家长综合素质偏低—功能性缺失
三、以教师为主导的合作地位失衡
(一)学生学业方面教师对自身任务进行转嫁—主体分工不平等
(二)教育专业性方面教师占主导地位—主体素质不对等
第四章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责任边界不清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主体认知—家校合作主体责任意识的强弱
(一)影响教师进行跨界行为的因素
(二)影响农村家长责任意识的因素
二、制度建设—相关法规尚待完善
(一)现有制度规定还未健全
(二)家校合作主体缺乏制度意识
三、价值取向—家校合作主体的教育诉求存在差异
(一)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功利追求
(二)家庭受“读书无用论”影响漠视学生学习
第五章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责任边界问题反思
一、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
二、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责任边界进行细致划分
三、制定完善的外部制度—重点加强问责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家长和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跨界行为研究——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经验模型[J]. 张俊,吴重涵,王梅雾. 教育发展研究. 2018(02)
[2]“家庭、家教、家风”之理论溯源[J]. 朱红,孙远君.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18(01)
[3]责任分散理论视域下家校责任共同体的构建[J]. 潘小芳,郭瑞迎. 教学研究. 2017(06)
[4]教育跨界行动的制度化特征——对家校合作的经验分析[J]. 吴重涵,王梅雾,张俊. 教育研究. 2017(11)
[5]是什么阻碍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参与——阶层差异、学校选择性抑制与家长参与[J]. 吴重涵,张俊,王梅雾. 教育研究. 2017(01)
[6]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困境及其归因[J]. 霍国强. 现代教育科学. 2014(04)
[7]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情境学习的描述符[J]. 穆湘兰. 教学与管理. 2014(12)
[8]社会阶级与家庭教养之探究——以两个家庭个案为例[J]. 许殷宏,朱俐嬛. 教育学术月刊. 2014(03)
[9]家长参与的力量——家庭资本、家园校合作与儿童成长[J]. 吴重涵,张俊,王梅雾. 教育学术月刊. 2014(03)
[10]从国际视野重新审视家校合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中文版序[J]. 吴重涵. 教育学术月刊. 2013(01)
博士论文
[1]乡土社会边界研究[D]. 李海云.山东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协同教育视角下中国家校关系的失衡与反思[D]. 唐文琴.西南大学 2013
[2]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 陆春晔.苏州大学 2010
[3]影响家校合作的家长因素研究[D]. 潘振娅.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我国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红.东北师范大学 2006
[5]初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D]. 贺志燕.辽宁师范大学 2005
[6]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 朱赛红.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44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04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