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偏差研究 ——以兰州市政策执行情况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25 10:11
小学生负担过重一直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多项减负政策和条令,积极推进学生减负工作,但实际的减负效果却并不乐观。进入新时代,教育减负依旧是最热的社会话题之一,直接关系着我国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为此,需要了解减负政策执行偏差现状,分析问题、对症下药,切实解决教育减负的现实困境,破解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掣肘。本文选取兰州市减负政策执行作为研究案例,重点就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情况展开调研,采取半结构化访谈方法,分别与教育行政工作者、小学教师、小学家长、小学生、辅导机构从业者五类主体开展深度访谈。同时,采用“三级编码方法”进行访谈资料编码,共获得20个次要范畴、4个主范畴、1个核心范畴:“减负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编码整理分析得出:兰州市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在“减负政策执行出现与政策内容不符”、“减负政策执行发生目标偏移”、“减负政策执行出现违背政策精神现象”三个方面。减负政策执行偏差会带来:“孩子负担加重、身心健康受影响、教育差距拉大”等方面的危害。运用利益分析框架、复杂理论,进一步编码整理发现,...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小学生减负
2.1.2 政策执行偏差
2.1.3 公共价值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2.2.2 教育政策执行研究
2.2.3 小学生减负政策研究
2.3 理论基础
2.3.1 利益分析框架
2.3.2 复杂理论
第三章 小学生减负政策回顾与分析
3.1 20世纪60 年代以前国家的减负政策
3.2 20世纪80-90 年代的减负政策
3.3 21世纪以来的减负政策
3.4 兰州市小学生减负政策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方法的选择
4.2 兰州市减负政策执行案例描述
4.3 研究对象的选择
4.4 资料收集、分析方法与工具
4.4.1 资料收集
4.4.2 分析方法与工具
4.5 编码方案
4.5.1 开放性编码
4.5.2 主轴式编码
4.5.3 选择性编码
4.6 信度与效度检验
4.6.1 编码信度的检验
4.6.2 编码效度的检验
第五章 兰州市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现状
5.1 兰州市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偏差现状
5.1.1 减负政策执行出现与政策内容不符
5.1.2 减负政策执行发生目标偏离
5.1.3 减负政策执行出现违背政策精神现象
5.2 兰州市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偏差的危害
5.2.1 增加孩子负担,制约快乐学习
5.2.2 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不利于健康成长
5.2.3 拉大教育差距,造成阶层固化
第六章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偏差归因
6.1 小学生减负政策本身质量探析
6.1.1 小学生减负政策目标影响政策效果
6.1.2 小学生减负政策标的群体界定影响政策效果
6.1.3 小学生减负政策价值内涵影响政策效果
6.2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主体探析
6.2.1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中存在多方利益主体
6.2.2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中存在多方利益主体博弈过程
6.2.3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中存在选择悖论
6.3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地域因素探析
6.3.1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场景和地点影响政策效果
6.3.2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特定区域影响政策效果
6.3.3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历史-制度因素影响政策效果
第七章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偏差改进策略
7.1 注重价值引领,加强顶层设计
7.1.1 加强小学生减负政策的公共价值引领
7.1.2 促进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模型转化
7.1.3 完善小学生减负政策顶层设计
7.2 规范执行过程,优化政策环境
7.2.1 搭建沟通协商平台
7.2.2 完善监督保障机制
7.2.3 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7.2.4 转变落后教育观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课题研究结论
8.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策之窗”的关闭与重启--基于劳教制度终结的经验研究[J]. 李燕,朱春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2]转型期教育政策执行偏离探析:政策网络视角[J]. 衣华亮,苏晓佳,徐西光. 江苏高教. 2017(07)
[3]减负如何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从“水龙头理论”反思小学生“减负”的政策与实践[J]. 王金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03)
[4]“多源流理论”视阈下网络社会政策议程设置现代化——以出租车改革为例[J]. 魏淑艳,孙峰. 公共管理学报. 2016(02)
[5]基于高频词汇的国家减负政策分析[J]. 张赵姝影,郑东辉. 教师教育研究. 2016(02)
[6]生存性资源紧张:减负难减的症结所在[J]. 周兆海.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3)
[7]撤点并校对不同收入家庭学生政策效应的比较评估[J]. 胡宏伟,汤爱学,江海霞,袁水苹. 公共行政评论. 2016(01)
[8]我国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历程与思考[J]. 胡惠闵,殷玉新. 全球教育展望. 2015(12)
[9]校园足球的本质回归与功能定位——评《中小学校园足球学生用书》[J]. 席海龙. 中国教育学刊. 2015(10)
[10]转型期教育政策执行偏离探析:制度分析视角[J]. 衣华亮,夏丹丹. 现代教育管理. 2015(09)
博士论文
[1]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博弈[D]. 谢炜.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0817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小学生减负
2.1.2 政策执行偏差
2.1.3 公共价值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2.2.2 教育政策执行研究
2.2.3 小学生减负政策研究
2.3 理论基础
2.3.1 利益分析框架
2.3.2 复杂理论
第三章 小学生减负政策回顾与分析
3.1 20世纪60 年代以前国家的减负政策
3.2 20世纪80-90 年代的减负政策
3.3 21世纪以来的减负政策
3.4 兰州市小学生减负政策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方法的选择
4.2 兰州市减负政策执行案例描述
4.3 研究对象的选择
4.4 资料收集、分析方法与工具
4.4.1 资料收集
4.4.2 分析方法与工具
4.5 编码方案
4.5.1 开放性编码
4.5.2 主轴式编码
4.5.3 选择性编码
4.6 信度与效度检验
4.6.1 编码信度的检验
4.6.2 编码效度的检验
第五章 兰州市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现状
5.1 兰州市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偏差现状
5.1.1 减负政策执行出现与政策内容不符
5.1.2 减负政策执行发生目标偏离
5.1.3 减负政策执行出现违背政策精神现象
5.2 兰州市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偏差的危害
5.2.1 增加孩子负担,制约快乐学习
5.2.2 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不利于健康成长
5.2.3 拉大教育差距,造成阶层固化
第六章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偏差归因
6.1 小学生减负政策本身质量探析
6.1.1 小学生减负政策目标影响政策效果
6.1.2 小学生减负政策标的群体界定影响政策效果
6.1.3 小学生减负政策价值内涵影响政策效果
6.2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主体探析
6.2.1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中存在多方利益主体
6.2.2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中存在多方利益主体博弈过程
6.2.3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中存在选择悖论
6.3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地域因素探析
6.3.1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场景和地点影响政策效果
6.3.2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特定区域影响政策效果
6.3.3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历史-制度因素影响政策效果
第七章 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偏差改进策略
7.1 注重价值引领,加强顶层设计
7.1.1 加强小学生减负政策的公共价值引领
7.1.2 促进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模型转化
7.1.3 完善小学生减负政策顶层设计
7.2 规范执行过程,优化政策环境
7.2.1 搭建沟通协商平台
7.2.2 完善监督保障机制
7.2.3 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7.2.4 转变落后教育观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课题研究结论
8.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策之窗”的关闭与重启--基于劳教制度终结的经验研究[J]. 李燕,朱春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2]转型期教育政策执行偏离探析:政策网络视角[J]. 衣华亮,苏晓佳,徐西光. 江苏高教. 2017(07)
[3]减负如何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从“水龙头理论”反思小学生“减负”的政策与实践[J]. 王金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03)
[4]“多源流理论”视阈下网络社会政策议程设置现代化——以出租车改革为例[J]. 魏淑艳,孙峰. 公共管理学报. 2016(02)
[5]基于高频词汇的国家减负政策分析[J]. 张赵姝影,郑东辉. 教师教育研究. 2016(02)
[6]生存性资源紧张:减负难减的症结所在[J]. 周兆海.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3)
[7]撤点并校对不同收入家庭学生政策效应的比较评估[J]. 胡宏伟,汤爱学,江海霞,袁水苹. 公共行政评论. 2016(01)
[8]我国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历程与思考[J]. 胡惠闵,殷玉新. 全球教育展望. 2015(12)
[9]校园足球的本质回归与功能定位——评《中小学校园足球学生用书》[J]. 席海龙. 中国教育学刊. 2015(10)
[10]转型期教育政策执行偏离探析:制度分析视角[J]. 衣华亮,夏丹丹. 现代教育管理. 2015(09)
博士论文
[1]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博弈[D]. 谢炜.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0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05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