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1 03:52
  我国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屡见不鲜,该问题不仅阻碍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还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指学生实际承受的学习负担严重超出小学各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小学生减负措施的标准。该问题不仅是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社会学的视角下,如何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社会学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在社会学视角下探讨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法和访谈法,搜集前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对Q市3所小学的部分学生、教师、家长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当下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真实现象,探析原因,为解决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首先,本文根据学生承受学习负担的场所将小学生学习负担类型分为两大类:校内负担、校外负担。其中校内负担包括课程标准之内的负担和课程标准之外的负担,校外负担包括家长自主增加的负担和课外辅导班增加的负担。其次,在查阅我国小学生减负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发现了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一些现象:课后服务演变成课堂学习;书面作业总量...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社会学分析


小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时间统计

家庭作业,学生


二、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现象21图2-2Q市五年级某学生记录的家庭作业图2-3Q市六年级某学生记录的家庭作业(三)教学评估过度依赖考试学生考试成绩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学评估方式较为单一。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升级,考试压力是他们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教育部规定小学低年级学生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统一次考试,其他年级学生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统一考试。事实上,小学生的统一考试次数远不止于此,一年级学生每学期统一考试次数不止一次,其他年级学生每学期统一考试次数更是远多于2次。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频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学生就会面临一次考试。他们不仅有统一的期中、期末考试,还有单元考试,更甚者还有月考、各种摸底考等。学生从小就面临着考试的压力,频繁的考试,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虽然学校禁止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排名,但家长对儿童的考试成绩都有个大致的了解,学生的考试压力从未消失。部门家长的工作单位,给儿童成绩优秀的家长发奖金、给予表扬,一些家长为了个人在单位里博得面子,对儿童施加压力,要求儿童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部分儿童因此患上考前焦虑症,期末考试成绩反倒不如平时,甚至有少数儿童通过修改分数的方式获得“高分”。学生的不诚实行为,也是学生考试压力大的侧面反映,不想或者不敢让父母失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父母满意。考试成绩是学生学习状况的直观体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迫于家长、学校等各方压力不得不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家庭作业,教学评估,学生


二、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现象21图2-2Q市五年级某学生记录的家庭作业图2-3Q市六年级某学生记录的家庭作业(三)教学评估过度依赖考试学生考试成绩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学评估方式较为单一。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升级,考试压力是他们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教育部规定小学低年级学生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统一次考试,其他年级学生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统一考试。事实上,小学生的统一考试次数远不止于此,一年级学生每学期统一考试次数不止一次,其他年级学生每学期统一考试次数更是远多于2次。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频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学生就会面临一次考试。他们不仅有统一的期中、期末考试,还有单元考试,更甚者还有月考、各种摸底考等。学生从小就面临着考试的压力,频繁的考试,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虽然学校禁止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排名,但家长对儿童的考试成绩都有个大致的了解,学生的考试压力从未消失。部门家长的工作单位,给儿童成绩优秀的家长发奖金、给予表扬,一些家长为了个人在单位里博得面子,对儿童施加压力,要求儿童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部分儿童因此患上考前焦虑症,期末考试成绩反倒不如平时,甚至有少数儿童通过修改分数的方式获得“高分”。学生的不诚实行为,也是学生考试压力大的侧面反映,不想或者不敢让父母失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父母满意。考试成绩是学生学习状况的直观体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迫于家长、学校等各方压力不得不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关的流动感知:中国社会“阶层固化”了吗?[J]. 陈云松,贺光烨,句国栋.  社会学评论. 2019(06)
[2]小学减负喜忧参半背后的对策探究——基于108所小学减负落实情况的调查[J]. 杨欣.  中国教育学刊. 2019(08)
[3]教育机会均等研究的问题、因素与方法:《科尔曼报告》以来相关研究的分析[J]. 杨文杰,范国睿.  教育学报. 2019(02)
[4]教育流动、职业流动与阶层代际传递[J]. 解雨巷,解垩.  中国人口科学. 2019(02)
[5]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小学减负政策变迁及走向分析[J]. 王毓珣,刘健.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31)
[6]教育是否有助于社会垂直流动?[J]. 商晨,茹玉骢.  浙江学刊. 2018(06)
[7]教育资源配置实质公平探索[J]. 郑欢欢.  教学与管理. 2018(30)
[8]为什么不能再“学而优则仕”[J]. 胡娟.  人民论坛. 2018(27)
[9]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 刘宇.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8(09)
[10]学业负担调查:问题表征与消解策略[J]. 罗生全,赵佳丽.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8)

硕士论文
[1]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 张琳琳.东北财经大学 2018
[2]小学生学业负担及其态度的研究[D]. 赵令睿.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上海市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研究[D]. 李文和.上海师范大学 2017
[4]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D]. 刘丽丽.沈阳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56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056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0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