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项目式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6 02:20
  2017年教育部印发最新《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建议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尝试STEM教育;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STEM教育起源于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在美国展开,随STEM教育实践的开展,在STEM教育中又加入人文“A(Arts)”元素,形成了STEAM教育,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跨学科思想。本质上看,STEAM教育是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为任务驱动,让学生通过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与探究能力。世界各个先进国家已经陆续加入到STEAM教育改革的行列中,将STEAM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融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也是我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在STEAM理念下,构建以项目完成或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的小学科学课程项目式活动的教学模式,培养我国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势在必行。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结合最新《标准》和STEAM教育理念的特点和本质,首先提出了基于STEAM理念的小...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项目式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


ADDIE模式

流程图,通用模型,教学设计,小学科学


3.2 基于 STEAM 理念的小学科学项目活动设计流程结合 STEAM 教育理念,将 ADDIE 通用教学设计模型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程项目式活动设计,构建出 STEAM 理念下的小学科学产品创造类项目活动设计流程,此流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阶段,如图 3-1 所示。

扬谷,旋转式,公元,农民日常生活


1.项目式活动选题内容分析在我国古代,旋转式扬谷扇车在世界农具史上曾是“高新科技”,西汉古墓中已发现了陶风扇车的模型,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使用扬谷扇车至少要比西方早 14 个世纪;如图 4-1 所示,就是我国以前农民日常生活常用的扬谷扇车,通体为木结构,能完整实现谷物中碎屑和杂草等杂质的分离,达到去杂取精的目的,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农村生活生产工具,在一些偏僻的农村仍能见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扬谷扇车已演变为集除杂、过滤、筛分等多功能的一体机,如图 4-2 所示,工作效率更高。旋转式扬谷扇车风谷技术是由中国漂洋过海传至欧洲。旋转风扇车于公元 1700 年至公元 1720 年之间由荷兰船员带到欧洲,瑞典人直接从我国南方进口了这种飏车,耶稣会传教士也从中国把几台飏车带到了法国。选择扬谷扇车作为本研究的一个案例,不但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思维意识、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TEAM课程整合的难点及解决策略[J]. 王建凯.  教育探索. 2018(06)
[2]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科学深度备课成果——以“表面张力”教学设计为例[J]. 张懿,陈凯.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8(12)
[3]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以“自制小杆秤”一课为例[J]. 陈青.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8(10)
[4]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探析[J]. 梁玲玲.  基础教育研究. 2018(13)
[5]幼小衔接阶段基于项目的STEAM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王巍,袁磊.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8(03)
[6]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课程整合与创新——以计算机科学为例[J]. 武迪,袁中果.  创新人才教育. 2018(01)
[7]浅谈我国STEAM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对接[J]. 白依宁.  艺术科技. 2018(01)
[8]论STEAM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对接[J]. 袁利平,张欣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9]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 周东岱,樊雅琴,于颖,于伟,杨君辉.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8)
[10]中小学STEAM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 胡卫平,首新,陈勇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4)

硕士论文
[1]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D]. 仲家骅.天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20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120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4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