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到六年级学生的平行线直觉
发布时间:2021-04-09 09:34
平行线不仅是学生正式学习几何知识的起点,还是连接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现行的小学教材中的平行线概念、判定方法、画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理解平行线还饱受学者的争议。探明学生平行线直觉发展现状,有利于解决这一争议。因此,本研究提出问题如下:(1)学生心中的平行线概念、判定方法、画法分别是什么?(2)学生的平行线直觉水平如何?学生最容易达到的水平包含哪些直觉?(3)三到六年级学生平行线直觉的发展趋势如何?本文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整理出有关平行线的知识点(概念、判定方法、画法)和四类正确的直觉,然后,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问卷并与专家讨论修改问卷,接着,根据学段的要求选取杭州市某小学三到六年级的342名学生与浙豫两省42名在职小学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学生对平行线概念、判定方法、画法的直觉(主观题与客观题的回答),以及教师对平行线的理解。基于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平行线概念、判定方法、画法的教材安排与教学提出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三年级学生普遍认为“平行线是一条直的不弯曲的线”、“平行线是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四到六年级学生普遍认为“...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几何原本》的五条公设[12]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设计17生对平行线概念直觉的题目,即:学生提供、选择的平行线概念。图3-2问卷一第1题图3-3问卷二第2题教师问卷包括5道题,第1题为开放题,调查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会使用哪些实例引入平行线,2到4题为选择题,基于四类直觉考察教师对平行线概念、判定方法、画法的选择,目的是想与学生的选择(问卷二)作一个对比,看学生选择的平行线概念、判定方法、画法与教师的选择是否一致,第5题是让教师说明“描画法”是否可以作为平行线的正确画法。3.2.2访谈问卷调查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访谈。根据问卷的答题情况选择访谈对象,每个年级访谈人数不少于6人,访谈主要围绕问卷进行,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访谈选取以下两类学生:首选是回答得很好或者比较好的学生,利用访谈,了解他们的具体做题步骤。其次是回答得比较差的学生,利用访谈,了解他们的错误直觉是怎样产生的。3.3问卷的编制与施测3.3.1问卷编制工具的试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因为工具的效度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效度[50]。为了提高问卷的有效性,在拟出问卷的初稿后便立即与有关专家和一线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果与分析25直觉”。对比学生提供的平行线概念,选择的概念中出现22人用类型4“垂直直觉”定义平行线,而且有更多学生选用定量描述定义平行线三年级学生选择频数最多的是类型3“方向直觉”,其次是类型1“不相交直觉”,最后是类型4“垂直直觉”,选择人数分别有10人、5人、1人。综合三年级学生提供与选择的概念类型,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最喜欢用类型3“方向直觉”定义平行线(15人),紧接着是用类型1“不相交直觉”(14人),最后是用类型2“距离直觉”(2人)和类型4“垂直直觉”(1人)定义平行线。四到六年级学生选择频数最多的是类型1“不相交直觉”(63人),其次是类型2“距离直觉”(39人),然后是类型3“方向直觉”(29人)与类型4“垂直直觉”(21人),这个次序与四到六年级学生提供的类型顺序一致。对比三年级(未学习平行线知识)和四到六年级(已学习平行线知识)学生的选择,三年级学生更喜欢用“方向直觉”定义平行线,四到六年级学生更喜欢用“不相交直觉”定义平行线。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受到了教材的影响,教材是基于“不相交直觉”给出的平行线定义。(3)师生选择的平行线概念对比为了分析学生倾向用“不相交直觉”定义平行线概念的原因,本次研究对教师也进行了平行线概念选择的调查。将师生四类直觉的选择人数百分比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图4-1师生选择的平行线概念注:以上学生的数据是基于选择正确的学生人数统计出来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激发学生灵性 培养直觉思维[J]. 王轶敏. 小学数学教育. 2019(23)
[2]创业直觉研究现状、主题与未来趋势[J]. 龙丹,刘冰,张慧玉. 华东经济管理. 2019(11)
[3]大学数学教育中数学直觉培养的实践探索[J]. 梁雪.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0)
[4]再谈解题过程中的数学直觉[J]. 文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5]直觉、顿悟与超然:运动技能习得过程及学习策略[J]. 杨叶红,王树明.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9(02)
[6]关于“垂直与平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翁海平,王瑛. 小学教学参考. 2019(08)
[7]揭示数学本质 培育核心素养——“平行线”的教学理解[J]. 刘久成. 小学教学研究. 2019(07)
[8]上海七年级学生“平行”概念表征与转译的调查研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J]. 陈志辉,孙虎,周芳芳. 数学教育学报. 2019(01)
[9]依托多维素材 刻画概念本质——“平行”概念教学问题聚焦与化解策略[J]. 王宇. 小学教学研究. 2018(10)
[10]在“引、导、用、活”中构建几何概念教学的模式——“垂直与平行”教学思考与实践[J]. 谭琼花. 课程教育研究. 2018(06)
硕士论文
[1]苏、沪、港小学数学教材中“垂直与平行”的比较研究[D]. 吴双.扬州大学 2019
[2]学生对平行概念认知的调查研究[D]. 李冬冬.杭州师范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27384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几何原本》的五条公设[12]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设计17生对平行线概念直觉的题目,即:学生提供、选择的平行线概念。图3-2问卷一第1题图3-3问卷二第2题教师问卷包括5道题,第1题为开放题,调查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会使用哪些实例引入平行线,2到4题为选择题,基于四类直觉考察教师对平行线概念、判定方法、画法的选择,目的是想与学生的选择(问卷二)作一个对比,看学生选择的平行线概念、判定方法、画法与教师的选择是否一致,第5题是让教师说明“描画法”是否可以作为平行线的正确画法。3.2.2访谈问卷调查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访谈。根据问卷的答题情况选择访谈对象,每个年级访谈人数不少于6人,访谈主要围绕问卷进行,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访谈选取以下两类学生:首选是回答得很好或者比较好的学生,利用访谈,了解他们的具体做题步骤。其次是回答得比较差的学生,利用访谈,了解他们的错误直觉是怎样产生的。3.3问卷的编制与施测3.3.1问卷编制工具的试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因为工具的效度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效度[50]。为了提高问卷的有效性,在拟出问卷的初稿后便立即与有关专家和一线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果与分析25直觉”。对比学生提供的平行线概念,选择的概念中出现22人用类型4“垂直直觉”定义平行线,而且有更多学生选用定量描述定义平行线三年级学生选择频数最多的是类型3“方向直觉”,其次是类型1“不相交直觉”,最后是类型4“垂直直觉”,选择人数分别有10人、5人、1人。综合三年级学生提供与选择的概念类型,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最喜欢用类型3“方向直觉”定义平行线(15人),紧接着是用类型1“不相交直觉”(14人),最后是用类型2“距离直觉”(2人)和类型4“垂直直觉”(1人)定义平行线。四到六年级学生选择频数最多的是类型1“不相交直觉”(63人),其次是类型2“距离直觉”(39人),然后是类型3“方向直觉”(29人)与类型4“垂直直觉”(21人),这个次序与四到六年级学生提供的类型顺序一致。对比三年级(未学习平行线知识)和四到六年级(已学习平行线知识)学生的选择,三年级学生更喜欢用“方向直觉”定义平行线,四到六年级学生更喜欢用“不相交直觉”定义平行线。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受到了教材的影响,教材是基于“不相交直觉”给出的平行线定义。(3)师生选择的平行线概念对比为了分析学生倾向用“不相交直觉”定义平行线概念的原因,本次研究对教师也进行了平行线概念选择的调查。将师生四类直觉的选择人数百分比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图4-1师生选择的平行线概念注:以上学生的数据是基于选择正确的学生人数统计出来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激发学生灵性 培养直觉思维[J]. 王轶敏. 小学数学教育. 2019(23)
[2]创业直觉研究现状、主题与未来趋势[J]. 龙丹,刘冰,张慧玉. 华东经济管理. 2019(11)
[3]大学数学教育中数学直觉培养的实践探索[J]. 梁雪.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0)
[4]再谈解题过程中的数学直觉[J]. 文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5]直觉、顿悟与超然:运动技能习得过程及学习策略[J]. 杨叶红,王树明.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9(02)
[6]关于“垂直与平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翁海平,王瑛. 小学教学参考. 2019(08)
[7]揭示数学本质 培育核心素养——“平行线”的教学理解[J]. 刘久成. 小学教学研究. 2019(07)
[8]上海七年级学生“平行”概念表征与转译的调查研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J]. 陈志辉,孙虎,周芳芳. 数学教育学报. 2019(01)
[9]依托多维素材 刻画概念本质——“平行”概念教学问题聚焦与化解策略[J]. 王宇. 小学教学研究. 2018(10)
[10]在“引、导、用、活”中构建几何概念教学的模式——“垂直与平行”教学思考与实践[J]. 谭琼花. 课程教育研究. 2018(06)
硕士论文
[1]苏、沪、港小学数学教材中“垂直与平行”的比较研究[D]. 吴双.扬州大学 2019
[2]学生对平行概念认知的调查研究[D]. 李冬冬.杭州师范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27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12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