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变革中教师变革能动性的发展 ——基于活动理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23:30
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增进同事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教研活动开展的方式多样,既有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也有教师自发进行开展的,当下占主导地位的是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小学教师教研活动普遍面临着效率低下、形式主义及知行分离等问题,既占用了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样存在这一困境的W小学希望能够通过变革现有的教研活动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作用,保证教研活动在教学中的关键性作用。学校管理者与跟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高校研究者进行协商,开展了针对教师教研活动变革和发展的变革实验室干预。在针对教研活动的变革过程中进行全程的录音,研究者希望通过分析教师参与者的讨论内容,探索教师的变革能动性,包括教师变革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形成过程与发展特点,为今后有效开展教师教研活动提供研究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以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归纳内容分析的质性研究方法,对参与变革的8名教师为期4个月的8次讨论的言语资料进行分析。首先,把8次讨论录像转为文本,并使用Nvivo 11质性分析软件对全部文本数据的进行编码,首先按照话语发出者对文本进行初步归类,将话轮作...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教研活动及其变革
2.1.1 教研活动的发展
2.1.2 教研活动中的问题与困境
2.1.3 校本教研活动
2.2 变革能动性
2.2.1 变革能动性的相关概念
2.2.2 变革能动性的来源
2.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3.2 双重刺激原理
2.3.3 中介工具思想
2.4 质性研究
2.4.1 质性研究的概念
2.4.2 质性研究的效度
2.5 问题提出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3.4 研究程序
3.5 统计处理
4 结果
4.1 教师参与者变革能动性的发展
4.2 教师参与者对活动要素的关注
4.3 教师参与者的变革能动性在不同活动要素中的发展
4.4 不同类型教师参与者的言语特点
5 讨论
5.1 变革能动性的发展特点
5.2 活动要素与变革能动性发展的关系
5.3 不同活跃度教师参与者变革能动性的特点
5.4 变革能动性对教研活动变革的意义
5.5 本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5.5.1 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5.5.2 局限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148524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教研活动及其变革
2.1.1 教研活动的发展
2.1.2 教研活动中的问题与困境
2.1.3 校本教研活动
2.2 变革能动性
2.2.1 变革能动性的相关概念
2.2.2 变革能动性的来源
2.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3.2 双重刺激原理
2.3.3 中介工具思想
2.4 质性研究
2.4.1 质性研究的概念
2.4.2 质性研究的效度
2.5 问题提出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3.4 研究程序
3.5 统计处理
4 结果
4.1 教师参与者变革能动性的发展
4.2 教师参与者对活动要素的关注
4.3 教师参与者的变革能动性在不同活动要素中的发展
4.4 不同类型教师参与者的言语特点
5 讨论
5.1 变革能动性的发展特点
5.2 活动要素与变革能动性发展的关系
5.3 不同活跃度教师参与者变革能动性的特点
5.4 变革能动性对教研活动变革的意义
5.5 本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5.5.1 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5.5.2 局限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148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14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