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不同课间操动作编排及运动强度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19 03:09
课间操作为学生在学习之余的积极性休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找出更符合当前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间操形式,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视频分析法,对当前学校开展较多,并具有代表性的广播体操、武术操、啦啦操与足球操进行了探讨。论文以大连市甘井子区LY小学4至6年级的216名学生(男生106名、女生110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各种课间操运动强度的心率测试。对各种课间操心率的比较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学生对课间操的主观满意度和动作编排情况是以百分比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研究结果:1.广播体操与武术操均符合课间操的创编要求,啦啦操与足球操在动作编排上均缺少结束部分,并且足球操还存在缺少头颈动作、躯干动作等问题。2.广播体操、武术操、啦啦操与足球操的运动强度均符合小学生的运动负荷标准。这三个年级中,不同年级同性别学生之间,这四套课间操的运动强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广播体操:女生的平均心率均高于男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武术操:男生的平均心率均高于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啦啦操...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课间操的概念
2.1.2 广播体操的概念
2.1.3 运动强度的概念
2.1.4 靶心率的概念
2.2 课间操理论的相关研究
2.2.1 课间操的作用
2.2.2 课间操的起源与发展
2.2.3 课间操的开展现状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3.1 运动强度与心率的关系
2.3.2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2.3.3 小学生适宜的运动强度
2.4 课间操的创编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测量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视频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形式课间操的动作编排情况分析
4.1.1 不同形式课间操身体各动作部位编排情况分析
4.1.2 不同形式课间操的动作结构编排情况分析
4.2 学生安静心率之间的比较
4.2.1 不同年级同性别学生之间安静心率的比较
4.2.2 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安静心率的比较
4.3 不同形式课间操运动强度之间的比较
4.3.1 不同年级同性别学生之间课间操运动强度的比较
4.3.2 不同性别学生之间课间操运动强度的比较
4.3.3 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之间课间操运动强度的比较
4.3.4 学生主观体力感觉等级分布
4.4 学生对不同形式课间操的主观满意度情况分析
4.4.1 学生对不同形式课间操整体动作的满意度情况分析
4.4.2 学生对不同形式课间操音乐节奏的满意度情况分析
4.4.3 学生对不同形式课间操难易程度的满意度情况分析
4.4.4 学生对不同形式课间操情绪调动的满意度情况分析
4.4.5 学生对不同形式课间操时间安排的满意度情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主观体力感觉
附录2 小学生对课间操的主观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3 问卷效度检验专家检查表
附录4 课间操动作描述
致谢
本文编号:3194994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课间操的概念
2.1.2 广播体操的概念
2.1.3 运动强度的概念
2.1.4 靶心率的概念
2.2 课间操理论的相关研究
2.2.1 课间操的作用
2.2.2 课间操的起源与发展
2.2.3 课间操的开展现状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3.1 运动强度与心率的关系
2.3.2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2.3.3 小学生适宜的运动强度
2.4 课间操的创编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测量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视频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形式课间操的动作编排情况分析
4.1.1 不同形式课间操身体各动作部位编排情况分析
4.1.2 不同形式课间操的动作结构编排情况分析
4.2 学生安静心率之间的比较
4.2.1 不同年级同性别学生之间安静心率的比较
4.2.2 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安静心率的比较
4.3 不同形式课间操运动强度之间的比较
4.3.1 不同年级同性别学生之间课间操运动强度的比较
4.3.2 不同性别学生之间课间操运动强度的比较
4.3.3 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之间课间操运动强度的比较
4.3.4 学生主观体力感觉等级分布
4.4 学生对不同形式课间操的主观满意度情况分析
4.4.1 学生对不同形式课间操整体动作的满意度情况分析
4.4.2 学生对不同形式课间操音乐节奏的满意度情况分析
4.4.3 学生对不同形式课间操难易程度的满意度情况分析
4.4.4 学生对不同形式课间操情绪调动的满意度情况分析
4.4.5 学生对不同形式课间操时间安排的满意度情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主观体力感觉
附录2 小学生对课间操的主观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3 问卷效度检验专家检查表
附录4 课间操动作描述
致谢
本文编号:3194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194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