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如何精准防治校园欺凌——不同性别小学生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14:34
  基于2014年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大规模调查数据,利用OLS回归及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性别小学生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的差异性。研究发现:(1)来自单亲家庭的小学生或流动、留守儿童(尤其是男生)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2)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能显著预测小学生遭受三类校园欺凌的概率,且改善同伴关系对降低小学男生遭受三类校园欺凌的概率影响更大,而改善师生关系对降低小学女生遭受三类校园欺凌的概率影响更大。(3)父母参与能显著预测小学生遭受三类校园欺凌的概率,增加父母参与对降低小学女生遭受关系欺凌的概率影响更大。(4)就小学男生而言,自尊在父母参与和校园欺凌两个变量之间起调节作用,对于自尊水平较低的小学男生,提升父母参与水平对降低其遭受校园欺凌的概率的影响更大。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建议在小学生校园欺凌的防治过程中,学校需要对留守、流动儿童、来自单亲家庭的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健康状态给予重点关注,并注重发挥家长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重要角色作用;同时,教师对于同伴关系较为紧张的男生需要重点关注,及时疏导,引导男生构建健康和谐的同伴关系。此外,教师要注意与女生的沟通交流方式,保护女生的... 

【文章来源】:教育学报. 2020,1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谁在受欺凌?——中学生校园欺凌影响因素研究[J]. 胡咏梅,李佳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父母参与对子女发展的影响——基于学业成绩和非认知能力的视角[J]. 李波.  教育与经济. 2018(03)
[3]国内校园欺凌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J]. 刘於清.  教育探索. 2018(02)
[4]农村初中生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 高屾,闵文斌,常芳,史耀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2)
[5]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全国1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调查[J]. 滕洪昌,姚建龙.  教育科学研究. 2018(03)
[6]我国15岁在校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情况及影响因素——基于PISA2015我国四省市数据的分析[J]. 黄亮.  教育科学研究. 2017(11)
[7]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长效防治机制构建——基于2015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测量数据的分析[J]. 陈纯槿,郅庭瑾.  教育发展研究. 2017(20)
[8]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J]. 姚计海,唐丹.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04)
[9]班级行为范式对个体行为与受欺负关系影响的多层分析[J]. 雷雳,王燕,郭伯良,张雷.  心理学报. 2004(05)
[10]小学儿童欺负与人格倾向的关系[J]. 谷传华,张文新.  心理学报. 2003(01)



本文编号:3216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216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3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