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理性视域下小学高年级师生课堂话语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02:17
课堂话语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根本。无论现代教学技术多么先进,课程教学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在学校教育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课堂话语在师生互动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然而当前小学高年级师生课堂话语互动存在诸多问题,是造成教学质量不高的一大因素。交往理性作为一种对话的理性,以主体间平等商谈为基础,蕴涵批判反思的精神,这为解决话语互动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思考的路径。首先,理论寻根。通过对交往理性思想的分析,厘清交往理性和课堂话语互动的核心概念,初步探索交往理性思想对小学高年级课堂话语互动主体、互动方式、互动内容以及互动特征的启示。其次,实然考察。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小学高年级师生课堂话语互动的语言特征、意义建构以及文化特征展开调查,发现师生话语互动质量不高,不利教学活动的进行。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师生话语机会差距大;教师引发互动存在虚假问题与不当话语;学生参与互动主动性小,参与结论建构停留在表层次;教师反馈话语质量不高且对学生的倾听与回应不足。最后,探寻原因与建构对策。从师生两个主体来分析小学高年级课堂话语互动出现问题的原因。探索走向交往理性的课堂话语互动的初始形态:...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课堂话语互动分析框架
五水平八子类的教师倾听模型
图 4-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师生课堂话语信息流流向 图 4-2 《一本男孩必读的书》师生课堂话语信息流流向在《闻官军河南河北》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两节语文课中当中可以知道,都现了教师对学生(TC)、全班对教师(CT)、教师对单个学生(TS)、单个学生对教师((ST)学生对学生(SS)、这 5 种不同形式的师生话语互动的信息流向。其中,可以看出在两节中教师对全班(TC)信息流向所占的比重都是最大的,分被为 67.00%、66.26%。由此,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课堂话语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视角[J]. 黄山. 当代教育科学. 2013(24)
[2]话语分析视角的课堂研究:脉络与展望[J]. 安桂清. 全球教育展望. 2013(11)
[3]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行为的特征和分类[J]. 王晓侠. 教学与管理. 2013(27)
[4]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的内容框架构建[J]. 刘兰英. 全球教育展望. 2013(05)
[5]论课堂教学话语的实质、价值与优化[J]. 刘桂影,李森.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2(06)
[6]论教育话语维度的重设[J]. 潘晴雯. 江西社会科学. 2012(12)
[7]论外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问题及对策[J]. 李航,杜尚荣,李森. 教育科学. 2012(02)
[8]我国有效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J]. 卢尚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9]教师倾听的意义与策略[J]. 张光陆. 江苏教育研究. 2009(07)
[10]国内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林正军,刘永兵,王冰.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01)
博士论文
[1]对外汉语口语课堂话语互动研究[D]. 李云霞.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 张紫屏.上海师范大学 2015
[3]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 易娜伊.东北师范大学 2014
[4]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 刘兰英.华东师范大学 2012
[5]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 赵淑辉.东北师范大学 2010
[6]教师教育范式研究[D]. 何菊玲.陕西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设计的调查研究[D]. 胡芳芳.福建师范大学 2017
[2]对话教学理念下教师课堂反馈行为研究[D]. 王焕妮.广西师范大学 2015
[3]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视角的两岸关系研究[D]. 张一明.广西师范大学 2014
[4]师生公共话语空间研究[D]. 李龙霞.山东师范大学 2013
[5]网络交往行为与交往理性[D]. 孙宏樽.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6]“生活论”教育话语的分析[D]. 王平亚.江西师范大学 2009
[7]网络媒介的意义建构功能分析[D]. 陈丽霞.华中科技大学 2004
[8]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D]. 陈瑶.华东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19710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课堂话语互动分析框架
五水平八子类的教师倾听模型
图 4-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师生课堂话语信息流流向 图 4-2 《一本男孩必读的书》师生课堂话语信息流流向在《闻官军河南河北》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两节语文课中当中可以知道,都现了教师对学生(TC)、全班对教师(CT)、教师对单个学生(TS)、单个学生对教师((ST)学生对学生(SS)、这 5 种不同形式的师生话语互动的信息流向。其中,可以看出在两节中教师对全班(TC)信息流向所占的比重都是最大的,分被为 67.00%、66.26%。由此,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课堂话语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视角[J]. 黄山. 当代教育科学. 2013(24)
[2]话语分析视角的课堂研究:脉络与展望[J]. 安桂清. 全球教育展望. 2013(11)
[3]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行为的特征和分类[J]. 王晓侠. 教学与管理. 2013(27)
[4]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的内容框架构建[J]. 刘兰英. 全球教育展望. 2013(05)
[5]论课堂教学话语的实质、价值与优化[J]. 刘桂影,李森.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2(06)
[6]论教育话语维度的重设[J]. 潘晴雯. 江西社会科学. 2012(12)
[7]论外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问题及对策[J]. 李航,杜尚荣,李森. 教育科学. 2012(02)
[8]我国有效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J]. 卢尚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9]教师倾听的意义与策略[J]. 张光陆. 江苏教育研究. 2009(07)
[10]国内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林正军,刘永兵,王冰.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01)
博士论文
[1]对外汉语口语课堂话语互动研究[D]. 李云霞.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 张紫屏.上海师范大学 2015
[3]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 易娜伊.东北师范大学 2014
[4]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 刘兰英.华东师范大学 2012
[5]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 赵淑辉.东北师范大学 2010
[6]教师教育范式研究[D]. 何菊玲.陕西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设计的调查研究[D]. 胡芳芳.福建师范大学 2017
[2]对话教学理念下教师课堂反馈行为研究[D]. 王焕妮.广西师范大学 2015
[3]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视角的两岸关系研究[D]. 张一明.广西师范大学 2014
[4]师生公共话语空间研究[D]. 李龙霞.山东师范大学 2013
[5]网络交往行为与交往理性[D]. 孙宏樽.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6]“生活论”教育话语的分析[D]. 王平亚.江西师范大学 2009
[7]网络媒介的意义建构功能分析[D]. 陈丽霞.华中科技大学 2004
[8]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D]. 陈瑶.华东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19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21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