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课程意识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1-07-25 11:5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课程意识关系到该活动课程的成效。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对西湖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调查研究,用实证分析方法揭示了教师课程意识的现实问题及其内在诱因,进而以"菊海漫游"主题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为例,尝试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通过强化主体意识、唤醒目标意识、养成生成意识、激活资源意识等策略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转为自觉的课程行为。
【文章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2020,12(06)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课程意识缺失的现实表征
1. 课程主体意识均值偏低
2.课程目标意识学历差距显著
3.课程生成意识职务差异明显
4.课程资源意识认知度差异显著
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课程意识缺失的内在诱因
1.学生成为课程的“储蓄罐”——课程主体意识淡薄
2.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器”——课程目标意识模糊
3.教师充当课程的“消费者”——课程生成意识薄弱
4.教师充当课程的“程序员”——课程资源意识欠缺
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课程意识的培植策略
1.强化主体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建构生本课程
2.唤醒目标意识——强调目标整合,标靶精准课程
3.养成生成意识——关注生成过程,创设个性课程
4.激活资源意识——开发多样资源,塑造立体课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由生态:教师课程意识转向的价值基础[J]. 崔振成. 教育科学研究. 2016(02)
[2]论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及其唤醒[J]. 谷陟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02)
[3]一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教育学解剖[J]. 包新中. 江苏教育研究. 2015(10)
[4]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回归的实践与研究[J]. 伯海英.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4(11)
[5]教师课程意识研究综述[J]. 陈传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10)
[6]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分析框架[J]. 李茂森.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2)
[7]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 郭元祥. 教育研究. 2003(06)
本文编号:3301984
【文章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2020,12(06)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课程意识缺失的现实表征
1. 课程主体意识均值偏低
2.课程目标意识学历差距显著
3.课程生成意识职务差异明显
4.课程资源意识认知度差异显著
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课程意识缺失的内在诱因
1.学生成为课程的“储蓄罐”——课程主体意识淡薄
2.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器”——课程目标意识模糊
3.教师充当课程的“消费者”——课程生成意识薄弱
4.教师充当课程的“程序员”——课程资源意识欠缺
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课程意识的培植策略
1.强化主体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建构生本课程
2.唤醒目标意识——强调目标整合,标靶精准课程
3.养成生成意识——关注生成过程,创设个性课程
4.激活资源意识——开发多样资源,塑造立体课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由生态:教师课程意识转向的价值基础[J]. 崔振成. 教育科学研究. 2016(02)
[2]论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及其唤醒[J]. 谷陟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02)
[3]一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教育学解剖[J]. 包新中. 江苏教育研究. 2015(10)
[4]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回归的实践与研究[J]. 伯海英.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4(11)
[5]教师课程意识研究综述[J]. 陈传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10)
[6]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分析框架[J]. 李茂森.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2)
[7]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 郭元祥. 教育研究. 2003(06)
本文编号:3301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30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