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编程学习体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17:35
为什么要教儿童编程?一方面,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教育需要培养具有计算能力的创新人才,才能为未来创新经济提供动力。另一方面,计算思维被认为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是人们适应21世纪的必备技能之一,而编程教育正是培养儿童计算思维的重要途径。然而,哪些儿童应该受到编程教育?我们又应该如何教儿童编程?在儿童编程教育中如何体现计算思维这一培养目标?当前这些问题均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儿童的学习具有自身特点,因此儿童编程学习与成人编程学习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儿童较难在抽象层面上接触编程知识,而是通过亲自体验去感受编程的过程和思想。然而,儿童在编程学习中怎样体验呢?了解他们的体验方式,有助于我们为他们设计更好的编程教育。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探索编程课堂上的儿童是怎样的?我们为儿童提供了怎样的课程?儿童编程学习体验是怎样发生的?由于这些问题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在教育中显现出的新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因此本研究以10-12岁的小学期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真实的编程学习情境中,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儿童编程学习体验的发生过程进行探索性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理论研究与实地研究两部分。理论研究方面,在对...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1?活动系统(Engestrom,?1987)②??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这本书的序言中,乔纳森引用了梅里尔的“学生与学习者两??
初经验的性质,直接性、具体性、暂时性、情感性,是个体与自然的直接互动,而反思经验??则是思维的参与,影响到人的选择行为。在杜威的经验发展理论中,原初经验与反思经验两??者的关系,如图2-2所示。??(S?;?彳思维的干预??回麵源去?,'?反雖验?'丨??(受/想象)??图2-2杜威的经验学习模型??值得一提的是,杜威在1896年发表了第一篇将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重要文章《与意志??训练有关的兴趣》。在这篇文章中,杜威提出了独特的“兴趣”学说,他认为,兴趣作为自??我的表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直接的兴趣和愉悦的情绪阶段,以及间接的兴趣和意志的知性??阶段?。此兴趣阶段说,将兴趣的价值从行动的起点一直延续到行动的整个过程。杜威认为,??儿童带着兴趣主动努力,比毫无兴趣地被动刻苦,对儿童精神培养的价值更高,更有利于儿??童的经验成长。这一学说有助于启发我们思考儿童对编程学习兴趣的变化及其缘由。???涂纪亮.杜威文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44.??@刘华初.论杜威对经验的改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理智从情绪中分离出来?,并在其著作《感受与人格:另一视角下的心理学》,提出了一种??复杂的、人的“生长层级”(Up-hierarchy)模型,自下而上为:情感(情绪、感受)层??一想象(意象、直觉)层一概念(辨别、反思)层一实践(行动、意图)层(如图2-3)???。赫伦用一个“大树隐喻”来说明这个结构的意义,人的发展如大树一般,从较低的层级??分支、开花、结果,并形成清晰的回路运动,从感情到想象、概念和实践,然后又回到感??受。赫伦对自己的系统模型坚持一种灵活的态度,对他来说,重要的是人和学习都应被视??作是整体的、动态的,而且在经验、情绪、理智和社会实践之间有持续不断的互动,它们??创造学习和个体发展中的平衡气??我们发现,赫伦的整体学习模型呈现出一种生物态的、自体循环的平衡结构,通过从感??受出发,又回到感受,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感受之于体验的不可分割性和重要意义,还让??我们回归到事情本身,重新思考个体体验与所处世界的意义关联,从而可以弥补杜威、皮亚??杰、库伯等人的理论只关心学习体验中心智发展的局限。当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儿童编程单元为例[J]. 王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02)
[2]慕课学习者在线合作学习体验探究——以教师专业发展类慕课为例[J]. 缪静敏,罗淑芳,汪琼. 开放教育研究. 2017(06)
[3]基于计算思维的儿童编程教学实践[J]. 陈久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21)
[4]小学生编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汪霞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21)
[5]儿童编程教育价值与实施途径分析[J]. 王荣良.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21)
[6]新技术驱动教学创新的趋势、挑战与策略——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中文版)[J]. 白晓晶,张春华,季瑞芳,吴莎莎,李国云.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7(18)
[7]身体视角下的旅游体验——基于徒步游记与访谈的扎根理论分析[J]. 谢彦君,樊友猛. 人文地理. 2017(04)
[8]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J]. 解月光,杨鑫,付海东.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5)
[9]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J]. 任友群,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2)
[10]智慧学习环境的学习体验:定义、要素与量表开发[J]. 胡永斌,黄荣怀. 电化教育研究. 2016(12)
博士论文
[1]跨学科教学团队中的大学教师发展[D]. 王俊.南京大学 2017
[2]儿童在园生活体验叙事研究[D]. 李旭.西南大学 2014
[3]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研究[D]. 张鹏程.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D]. 吴刚.华东师范大学 2013
[5]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 丁月华.西南大学 2008
[6]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小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研究[D]. 朱琳.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30383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1?活动系统(Engestrom,?1987)②??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这本书的序言中,乔纳森引用了梅里尔的“学生与学习者两??
初经验的性质,直接性、具体性、暂时性、情感性,是个体与自然的直接互动,而反思经验??则是思维的参与,影响到人的选择行为。在杜威的经验发展理论中,原初经验与反思经验两??者的关系,如图2-2所示。??(S?;?彳思维的干预??回麵源去?,'?反雖验?'丨??(受/想象)??图2-2杜威的经验学习模型??值得一提的是,杜威在1896年发表了第一篇将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重要文章《与意志??训练有关的兴趣》。在这篇文章中,杜威提出了独特的“兴趣”学说,他认为,兴趣作为自??我的表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直接的兴趣和愉悦的情绪阶段,以及间接的兴趣和意志的知性??阶段?。此兴趣阶段说,将兴趣的价值从行动的起点一直延续到行动的整个过程。杜威认为,??儿童带着兴趣主动努力,比毫无兴趣地被动刻苦,对儿童精神培养的价值更高,更有利于儿??童的经验成长。这一学说有助于启发我们思考儿童对编程学习兴趣的变化及其缘由。???涂纪亮.杜威文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44.??@刘华初.论杜威对经验的改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理智从情绪中分离出来?,并在其著作《感受与人格:另一视角下的心理学》,提出了一种??复杂的、人的“生长层级”(Up-hierarchy)模型,自下而上为:情感(情绪、感受)层??一想象(意象、直觉)层一概念(辨别、反思)层一实践(行动、意图)层(如图2-3)???。赫伦用一个“大树隐喻”来说明这个结构的意义,人的发展如大树一般,从较低的层级??分支、开花、结果,并形成清晰的回路运动,从感情到想象、概念和实践,然后又回到感??受。赫伦对自己的系统模型坚持一种灵活的态度,对他来说,重要的是人和学习都应被视??作是整体的、动态的,而且在经验、情绪、理智和社会实践之间有持续不断的互动,它们??创造学习和个体发展中的平衡气??我们发现,赫伦的整体学习模型呈现出一种生物态的、自体循环的平衡结构,通过从感??受出发,又回到感受,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感受之于体验的不可分割性和重要意义,还让??我们回归到事情本身,重新思考个体体验与所处世界的意义关联,从而可以弥补杜威、皮亚??杰、库伯等人的理论只关心学习体验中心智发展的局限。当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儿童编程单元为例[J]. 王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02)
[2]慕课学习者在线合作学习体验探究——以教师专业发展类慕课为例[J]. 缪静敏,罗淑芳,汪琼. 开放教育研究. 2017(06)
[3]基于计算思维的儿童编程教学实践[J]. 陈久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21)
[4]小学生编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汪霞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21)
[5]儿童编程教育价值与实施途径分析[J]. 王荣良.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21)
[6]新技术驱动教学创新的趋势、挑战与策略——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中文版)[J]. 白晓晶,张春华,季瑞芳,吴莎莎,李国云.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7(18)
[7]身体视角下的旅游体验——基于徒步游记与访谈的扎根理论分析[J]. 谢彦君,樊友猛. 人文地理. 2017(04)
[8]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J]. 解月光,杨鑫,付海东.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5)
[9]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J]. 任友群,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2)
[10]智慧学习环境的学习体验:定义、要素与量表开发[J]. 胡永斌,黄荣怀. 电化教育研究. 2016(12)
博士论文
[1]跨学科教学团队中的大学教师发展[D]. 王俊.南京大学 2017
[2]儿童在园生活体验叙事研究[D]. 李旭.西南大学 2014
[3]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研究[D]. 张鹏程.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D]. 吴刚.华东师范大学 2013
[5]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 丁月华.西南大学 2008
[6]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小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研究[D]. 朱琳.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30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330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