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评价素养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5 10:22
传统的占据学生学业评价主导地位的标准化测验开始遭受质疑,新型的强调学生理解和问题解决、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功能的教育评价文化正在兴起,教育评价范式发生转型。评价范式的转型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评价素养。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小学教师的评价素养,本研究选择数学学科,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构建“小学数学教师评价素养分析框架”,并借助德尔菲法对分析框架进行修订与完善。所构建的“小学数学教师评价素养分析框架”由评价观念、评价知识和评价技能3维度和12要素组成,它是一个各维度与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逻辑关系的“结构体”,体现了教师在一个完整的评价实践程序中所应具备的评价素养。同时,它还体现了“数学”的学科特性和“小学”的学段特征。基于所构建的“小学数学教师评价素养分析框架”,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3名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且分别处于低、中、高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例,以“一个单元、一次正式测验”为维度,综合利用访谈、课堂观察、开放式问卷、实物资料等多种形式,全面、持续、深入地调查3名教师的评价素养,并对这3名教师的评价素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C教师对评价的相关内容极不熟悉,她的注意力主要集...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科学教师评价素养模型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基于“小学数学教师评价素养分析框架”,分析小学数学教师的评价素养。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师的评价素养,特别选取 3 名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且分别处于低、中、高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作为研究个案,以“一个单元、一次正式测验”为维度,收集个案在一个教学单元中和一次正式测验前后所产生的关于评价素养的数据。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主要收集教学设计、教学录像、课堂观察笔记、学生作业样本等形式的数据信息;对于一次正式测验,即期中测验,主要收集教师对测验结果的反馈、反思和运用等方面的数据。在收集好数据的基础上,对个案的评价素养进行分析。为了更清晰地展现本研究的总体思路,绘制以下研究思路图:问题提出
教师评价素养结构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评价能力的要素分析及启示:国内外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的视角[J]. 潘婉茹,孔凡哲.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7(11)
[2]科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建构——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调查分析[J]. 王碧梅,胡卫平. 教师教育研究. 2016(06)
[3]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的构成和发展策略[J]. 盛慧晓. 全球教育展望. 2014(06)
[4]教师评价素养: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的视角[J]. 周文叶,周淑琪. 比较教育研究. 2013(09)
[5]课堂评价的挑战[J]. 钟启泉. 全球教育展望. 2012(01)
[6]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及框架[J]. 杨国海. 当代教育科学. 2011(04)
[7]教师评价素养内容框架探析[J]. 郑东辉. 教育科学研究. 2010(10)
[8]我国台湾地区“评量人才养成工作坊”及其启示[J]. 张雨强,张志红. 课程·教材·教法. 2010(09)
[9]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状况:来自Z省的报告[J]. 郑东辉. 全球教育展望. 2010(02)
[10]美国四大全国性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 张治国. 外国教育研究. 2009(10)
博士论文
[1]我国中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研究[D]. 赵雪晶.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 郑东辉.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初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研究[D]. 薛博文.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专业标准”下新任高中地理教师评价素养的培养研究[D]. 陈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研究[D]. 梁姗姗.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19545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科学教师评价素养模型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基于“小学数学教师评价素养分析框架”,分析小学数学教师的评价素养。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师的评价素养,特别选取 3 名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且分别处于低、中、高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作为研究个案,以“一个单元、一次正式测验”为维度,收集个案在一个教学单元中和一次正式测验前后所产生的关于评价素养的数据。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主要收集教学设计、教学录像、课堂观察笔记、学生作业样本等形式的数据信息;对于一次正式测验,即期中测验,主要收集教师对测验结果的反馈、反思和运用等方面的数据。在收集好数据的基础上,对个案的评价素养进行分析。为了更清晰地展现本研究的总体思路,绘制以下研究思路图:问题提出
教师评价素养结构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评价能力的要素分析及启示:国内外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的视角[J]. 潘婉茹,孔凡哲.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7(11)
[2]科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建构——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调查分析[J]. 王碧梅,胡卫平. 教师教育研究. 2016(06)
[3]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的构成和发展策略[J]. 盛慧晓. 全球教育展望. 2014(06)
[4]教师评价素养: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的视角[J]. 周文叶,周淑琪. 比较教育研究. 2013(09)
[5]课堂评价的挑战[J]. 钟启泉. 全球教育展望. 2012(01)
[6]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及框架[J]. 杨国海. 当代教育科学. 2011(04)
[7]教师评价素养内容框架探析[J]. 郑东辉. 教育科学研究. 2010(10)
[8]我国台湾地区“评量人才养成工作坊”及其启示[J]. 张雨强,张志红. 课程·教材·教法. 2010(09)
[9]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状况:来自Z省的报告[J]. 郑东辉. 全球教育展望. 2010(02)
[10]美国四大全国性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 张治国. 外国教育研究. 2009(10)
博士论文
[1]我国中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研究[D]. 赵雪晶.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 郑东辉.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初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研究[D]. 薛博文.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专业标准”下新任高中地理教师评价素养的培养研究[D]. 陈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研究[D]. 梁姗姗.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19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419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