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SPARK自我管理课程的本土化设计及其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13:04
在我国越来越注重"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之时,人们也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水平,如何将有限的体育课堂效果延伸到课外,甚至让其进行终身体育锻炼,SPARK自我管理课程在欧美广为盛行并已达到一定的效果。旨在借鉴SPARK中的自我管理课程内容并加以更新,将其运用于我国小学体育的教学中。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法、路径分析等方法验证自我管理课程对于我国小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实际影响,并且探讨其在我国推广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的体育教育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实施自我管理课程后,学生体育运动主观积极性、自我管理水平、三维健康观中的身心健康均有所提高,而社会适应能力却无显著的正相关,针对上述结果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4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问卷调查法
1.2.3 德尔菲法
1.2.4 实验法
1.2.5 数理统计法
2 SPARK自我管理课程的介绍
2.1 SPARK自我管理课程的形成及构成
2.2 SPARK自我管理课程的具体形式及内容
2.3 SPARK自我管理课程的教学特色
3 SPARK自我管理课程的本土化设计
3.1 课程的本土化研制
3.2 课程的实验设计
3.2.1 控制变量
3.2.1. 1 因变量
3.2.1. 2 自变量
3.2.1. 3 无关变量的控制
3.3 自我管理课程的内容设置
3.4 目标任务单的样式与说明
3.4.1 目标任务单的使用说明
3.4.2 目标任务单的样式
3.5 SPARK Dollar的获得细则与奖品兑换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自我管理水平以及三维健康观间的相互关系各指标相关关系见表5。
4.1.1 SPARK点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积极性量表 (A与B) 、自我管理水平间的相关
4.1.2 SPARK点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积极性量表 (A与B) 与三维健康观之间的相关
4.1.3 自我管理水平与三维健康观之间的相关
4.1.4 三维健康观之间的相关关系
4.2 不同年级自我管理课程实施与否教学结果的方差分析
4.2.1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观积极性变化的情况
4.2.2 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变化的情况
4.2.3 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情况
4.2.4 学生心理健康 (即主观幸福感) 变化的情况
4.2.5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即家长评定社会支持) 变化的情况
4.3 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课程后的各中介效应之路径分析
4.3.1 学生参加自我管理课程后各指标间变化的相关分析
4.3.2 对假设中介效应路径分析的模型拟合
5 结论
6 研究展望与启示
6.1 体育教学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6.2 加强美国SPARK课程及其自我管理课程的学习
6.3 进一步探索新课改下的自我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验快乐、创造美感——中美体操教育解析[J]. 李凌姝. 体育师友. 2010(01)
[2]“初识美国小学SPARK课程”系列文章之一:让孩子成为运动的主人[J]. 李凌姝. 体育教学. 2009(08)
硕士论文
[1]自我管理课程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 李凌姝.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D]. 贺小格.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77853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4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问卷调查法
1.2.3 德尔菲法
1.2.4 实验法
1.2.5 数理统计法
2 SPARK自我管理课程的介绍
2.1 SPARK自我管理课程的形成及构成
2.2 SPARK自我管理课程的具体形式及内容
2.3 SPARK自我管理课程的教学特色
3 SPARK自我管理课程的本土化设计
3.1 课程的本土化研制
3.2 课程的实验设计
3.2.1 控制变量
3.2.1. 1 因变量
3.2.1. 2 自变量
3.2.1. 3 无关变量的控制
3.3 自我管理课程的内容设置
3.4 目标任务单的样式与说明
3.4.1 目标任务单的使用说明
3.4.2 目标任务单的样式
3.5 SPARK Dollar的获得细则与奖品兑换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自我管理水平以及三维健康观间的相互关系各指标相关关系见表5。
4.1.1 SPARK点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积极性量表 (A与B) 、自我管理水平间的相关
4.1.2 SPARK点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积极性量表 (A与B) 与三维健康观之间的相关
4.1.3 自我管理水平与三维健康观之间的相关
4.1.4 三维健康观之间的相关关系
4.2 不同年级自我管理课程实施与否教学结果的方差分析
4.2.1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观积极性变化的情况
4.2.2 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变化的情况
4.2.3 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情况
4.2.4 学生心理健康 (即主观幸福感) 变化的情况
4.2.5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即家长评定社会支持) 变化的情况
4.3 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课程后的各中介效应之路径分析
4.3.1 学生参加自我管理课程后各指标间变化的相关分析
4.3.2 对假设中介效应路径分析的模型拟合
5 结论
6 研究展望与启示
6.1 体育教学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6.2 加强美国SPARK课程及其自我管理课程的学习
6.3 进一步探索新课改下的自我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验快乐、创造美感——中美体操教育解析[J]. 李凌姝. 体育师友. 2010(01)
[2]“初识美国小学SPARK课程”系列文章之一:让孩子成为运动的主人[J]. 李凌姝. 体育教学. 2009(08)
硕士论文
[1]自我管理课程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 李凌姝.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D]. 贺小格.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77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47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