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课程标准实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07:22
学科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规格的学科化表述,是国家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专业性。迄今为止,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已经颁布近十年,但如何测量教师多大程度上遵循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本研究在借鉴教学要素论和勒温场动力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的情况,对一线教师落实课程标准的程度、影响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为一线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走向专业化。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根据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选取了兰州市200名小学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教师为主体来揭示其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即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接触—熟悉—认识和理解、接受度、到对课程标准的实践,最后到对课程标准的评价与反思。通过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课程标准熟悉度一般,并非真正理解其内涵;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认同程度较高,但缺乏自主意识;课堂教学方式发生变革,但教学目标悬置和课堂教学评价缺失;教师对课程标准满意度一般且...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科罗拉多州基于标准的教学模式
三、文献综述14标准的过程,同时也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一线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将课程标准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梳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旨在为研究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视角和理论基矗1.有关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检测点研究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全国研究理事会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拜比等人,为了推动和促进课程标准实施和基于标准的改革而提出一个“战略框架”。这个框架实质上也是一种整体性或概略性的行动框架。其主要特点是以“任务”为要点,通过各要点之间的连接,构成了一个整体框架。图3-2课程标准实施和基于标准的改革的整体框架如图3-2所示,传播是指通过相关途径与方式,使教育政策制定者、教材编审者和教师了解课程标准。解释即对有关的标准加以解读和阐释,说明其意义和要求,以加深人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同。这里的实施是狭义上的实施,包括依据课程标准对课程方案、教材和教学方法等加以改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新的评价方式。评价是指对实施和改革情况的评价,通过评价来了解和评定实际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做出修正或调整,当这几个部分连接在一起时,便形成了一种整体的行动框架。1我国学者夏雪梅结合课程实施程度检测的研究,指出课程标准实施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检测。其主要包括:检测教学与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检测课程标准中关键革新点的实施程度;检测教师接受课程标准的程度。2学者崔允漷通过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指出,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检测点主要有:教师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调查;教师对课程标准革新点的使用程度;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实践。3后续学者大多数都是围绕以上检测点展开1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121-123.2夏?
四、理论基础22四、理论基础(一)教学要素论教学要素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单元或要素,是教学论学科建构的理论基矗国内外关于教学要素论的研究主要有“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七要素论”、“要素层次论”、“教学结构论”以及“教学要素系统论”。其观点各有侧重。笔者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选择借鉴李秉德先生提出的教学“七要素论”来分析教师基于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接下来对“七要素论”的主要观点来进行阐释。李秉德先生应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将教学活动要素分为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和教师。这七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大而稳定的教学系统。1如图所示:图4-1教学诸要素关系示意图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要素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而组织,教学目的达成与否需要从学生身上来体现。为了达成教学目的,教师必须通过课程与方法的中介来实现,而其中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所决定,这是因为面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判断作出合适的教学决策。这种影响情况究竟如何?目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这就要需要教师从学生方面发回来的反馈消息来判定。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环境都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教师和学生也会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因此,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设法控制和适应环境,使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有利的影响。由上可知,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等要素都对教师发生影响。也就是说,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活动。或者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2-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共同体互助教研实现教师专业成长[J]. 王俊莉. 甘肃教育. 2019(14)
[2]数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的理解与运用[J]. 马云鹏. 中国教师. 2018(06)
[3]如何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美国《行动原则:确保所有学生的数学成功》评介[J]. 吴颖康.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2)
[4]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测量工具的研制[J]. 崔允漷,周文叶,董泽华,张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2)
[5]UGS协同视野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J]. 闫丽霞. 继续教育研究. 2018(02)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思与推进建议[J]. 郝志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7]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J]. 崔允漷. 内蒙古教育. 2017(09)
[8]美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李伟. 教学与管理. 2016(02)
[9]论课程标准及其体系建设[J]. 何玉海,王传金. 教育研究. 2015(12)
[10]美国在职数学教师培训活动的分析与启示——以红土学区为例[J]. 吴颖康,蔡金法. 课程.教材.教法. 2015(12)
博士论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程度研究[D]. 史丽晶.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D]. 刘学智.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 柯森.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 张明星.河北师范大学 2018
[2]小学数学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教科书使用比较研究[D]. 孙雪梅.渤海大学 2016
[3]小学语文学期课程纲要评价研究[D]. 胡警予.华东师范大学 2016
[4]基于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D]. 童扬平.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 胡娇.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5
[6]小学数学教师课程实施水平的调查研究[D]. 杨扬.东北师范大学 2013
[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一致性研究[D]. 付晓娟.东北师范大学 2013
[8]小学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的现状研究[D]. 田苗.西北师范大学 2013
[9]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D]. 王冬梅.华中师范大学 2004
[10]教科书如何充分地体现课程标准[D]. 廖鹰.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88077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科罗拉多州基于标准的教学模式
三、文献综述14标准的过程,同时也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一线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将课程标准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梳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旨在为研究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视角和理论基矗1.有关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检测点研究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全国研究理事会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拜比等人,为了推动和促进课程标准实施和基于标准的改革而提出一个“战略框架”。这个框架实质上也是一种整体性或概略性的行动框架。其主要特点是以“任务”为要点,通过各要点之间的连接,构成了一个整体框架。图3-2课程标准实施和基于标准的改革的整体框架如图3-2所示,传播是指通过相关途径与方式,使教育政策制定者、教材编审者和教师了解课程标准。解释即对有关的标准加以解读和阐释,说明其意义和要求,以加深人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同。这里的实施是狭义上的实施,包括依据课程标准对课程方案、教材和教学方法等加以改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新的评价方式。评价是指对实施和改革情况的评价,通过评价来了解和评定实际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做出修正或调整,当这几个部分连接在一起时,便形成了一种整体的行动框架。1我国学者夏雪梅结合课程实施程度检测的研究,指出课程标准实施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检测。其主要包括:检测教学与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检测课程标准中关键革新点的实施程度;检测教师接受课程标准的程度。2学者崔允漷通过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指出,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检测点主要有:教师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调查;教师对课程标准革新点的使用程度;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实践。3后续学者大多数都是围绕以上检测点展开1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121-123.2夏?
四、理论基础22四、理论基础(一)教学要素论教学要素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单元或要素,是教学论学科建构的理论基矗国内外关于教学要素论的研究主要有“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七要素论”、“要素层次论”、“教学结构论”以及“教学要素系统论”。其观点各有侧重。笔者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选择借鉴李秉德先生提出的教学“七要素论”来分析教师基于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接下来对“七要素论”的主要观点来进行阐释。李秉德先生应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将教学活动要素分为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和教师。这七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大而稳定的教学系统。1如图所示:图4-1教学诸要素关系示意图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要素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而组织,教学目的达成与否需要从学生身上来体现。为了达成教学目的,教师必须通过课程与方法的中介来实现,而其中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所决定,这是因为面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判断作出合适的教学决策。这种影响情况究竟如何?目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这就要需要教师从学生方面发回来的反馈消息来判定。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环境都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教师和学生也会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因此,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设法控制和适应环境,使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有利的影响。由上可知,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等要素都对教师发生影响。也就是说,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活动。或者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2-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共同体互助教研实现教师专业成长[J]. 王俊莉. 甘肃教育. 2019(14)
[2]数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的理解与运用[J]. 马云鹏. 中国教师. 2018(06)
[3]如何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美国《行动原则:确保所有学生的数学成功》评介[J]. 吴颖康.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2)
[4]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测量工具的研制[J]. 崔允漷,周文叶,董泽华,张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2)
[5]UGS协同视野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J]. 闫丽霞. 继续教育研究. 2018(02)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思与推进建议[J]. 郝志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7]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J]. 崔允漷. 内蒙古教育. 2017(09)
[8]美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李伟. 教学与管理. 2016(02)
[9]论课程标准及其体系建设[J]. 何玉海,王传金. 教育研究. 2015(12)
[10]美国在职数学教师培训活动的分析与启示——以红土学区为例[J]. 吴颖康,蔡金法. 课程.教材.教法. 2015(12)
博士论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程度研究[D]. 史丽晶.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D]. 刘学智.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 柯森.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 张明星.河北师范大学 2018
[2]小学数学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教科书使用比较研究[D]. 孙雪梅.渤海大学 2016
[3]小学语文学期课程纲要评价研究[D]. 胡警予.华东师范大学 2016
[4]基于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D]. 童扬平.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 胡娇.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5
[6]小学数学教师课程实施水平的调查研究[D]. 杨扬.东北师范大学 2013
[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一致性研究[D]. 付晓娟.东北师范大学 2013
[8]小学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的现状研究[D]. 田苗.西北师范大学 2013
[9]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D]. 王冬梅.华中师范大学 2004
[10]教科书如何充分地体现课程标准[D]. 廖鹰.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88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58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