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入职教师是教师队伍中必要组成部分,职业适应是其成长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关键阶段,对教师个人成长、学生发展、学校教育质量乃至社会的满意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问题尤为明显。为了解当前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浙江和贵州等地的52名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和40名小学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进行了调查,同时对5名新入职教师、3名老教师和2名校长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技能水平不高、心理调试不当、人际关系不和谐、环境适应能力不强。上述问题的存在,一是由于新入职教师入职教育模式不合理;二是学校缺乏促进新入职教师快速成长的育人环境,如科层制的管理方式、缺乏教学研究氛围等;三是新入职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的缺失;四是新入职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如专业知识不充分、专业能力不高等。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合理的新入职教师培养模式,二是为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建立促进新入职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四是提升新入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本研究旨在帮助处于职业适应阶段的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尽快地完成角色转变、适应职业生活、达到任职要求、实现专业发展。
【关键词】:小学非师范专业 新入职教师 职业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5.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28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2 研究意义11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
- 1.3 核心概念界定11-14
- 1.3.1 适应11-12
- 1.3.2 职业适应12-13
- 1.3.3 教师职业适应13-14
- 1.4 文献综述14-24
- 1.4.1 国外研究综述15-17
- 1.4.2 国内研究综述17-24
- 1.5 研究的总体评价24
- 1.6 论文研究思路24-26
- 1.6.1 主要研究内容24-25
- 1.6.2 文献研究法25-26
- 1.6.3 调查法26
- 1.7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6-28
- 1.7.1 可能的创新26-27
- 1.7.2 研究的不足27-28
- 第二章 教师职业适应研究的理论依据28-32
- 2.1 霍兰德职业适应理论28-29
- 2.2 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研究29-32
- 第三章 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现状调查32-50
- 3.1 研究设计32-34
- 3.1.1 调查工具32-33
- 3.1.2 调查对象与方法33-34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34-50
- 3.2.1 信度与效度34-35
- 3.2.2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35-46
- 3.2.3 访谈46-48
- 3.2.4 调查结论48-50
- 第四章 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存在的问题50-57
- 4.1 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不高50-52
- 4.1.1 教学规划能力不足50-51
- 4.1.2 教学管理能力欠缺51
- 4.1.3 教学研究能力差51-52
- 4.2 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心理调适不当52-53
- 4.2.1 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困难52-53
- 4.2.2 职业认同的预期与现实的冲突53
- 4.3 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人际关系不和谐53-55
- 4.3.1 师生关系生疏54
- 4.3.2 与家长关系紧张54
- 4.3.3 与同事关系不融洽54
- 4.3.4 与领导关系不自然54-55
- 4.4 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环境适应能力不强55-57
- 4.4.1 不适应严格的学校管理制度55
- 4.4.2 不适应单调的校园文化55-56
- 4.4.3 不适应紧张的工作氛围56-57
- 第五章 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57-61
- 5.1 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入职教育模式不合理57-58
- 5.1.1 岗前培训设计存在忽视了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特殊性57
- 5.1.2 培训内容侧重理论知识培训,,缺乏针对性57
- 5.1.3 培训时间短,培训方式不合理57-58
- 5.2 学校缺乏促进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快速成长的育人环境58-59
- 5.2.1 科层制的管理方式58
- 5.2.2“传、帮、带”制度形同虚设58
- 5.2.3 缺乏教学研究的氛围58-59
- 5.3 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缺失59
- 5.3.1 薪资待遇不理想59
- 5.3.2 职称晋升困难59
- 5.4 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专业素质不高59-61
- 5.4.1 专业知识不充分59-60
- 5.4.2 专业能力不高,缺乏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60
- 5.4.3 缺乏适度积极的专业态度60-61
- 第六章 提高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能力的策略61-65
- 6.1 建立合理的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培养模式61-62
- 6.1.1 岗前培训设计要有针对性61
- 6.1.2 培训内容要有实效性61
- 6.1.3 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61-62
- 6.2 为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62-63
- 6.2.1 创建民主的校园管理环境62
- 6.2.2 建立“以老带新”的帮扶制度62
- 6.2.3 创设适于教学研究的工作环境62-63
- 6.3 建立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成长激励机制63
- 6.3.1 改善新入职教师薪资待遇63
- 6.3.2 建立新入职教师晋升激励机制63
- 6.4 提升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的专业素质63-65
- 6.4.1 引导新入职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扩充专业知识63-64
- 6.4.2 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升新入职教师专业技能64
- 6.4.3 引导新入职教师形成适度积极的专业态度64-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70-73
- 附录 170-72
- 附录 272-73
- 致谢73-7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艳;;职业适应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4期
2 孙惠君;;旅游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3 李艳;张海燕;孔令升;;河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和职业适应状况调研——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王妍;张娜;李俊玲;;浅析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适应与角色转换问题[J];价值工程;2013年29期
5 滕玉成,徐关众;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1999年10期
6 韩晓黎;;提升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的策略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7期
7 陈丽;;中职生职业适应中的不良心态及调整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2年11期
8 吴玉锋;职业适应性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6期
9 吴立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若干思考——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罗美娟;;市场经济下教师的职业适应[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黎岩;刘晓辰;王冰;;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职业适应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周厚余;马剑虹;;心理一致感及其在职业适应压力管理中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龙敏飞;应届生“闪辞”是与现实磨合[N];湖南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万玉凤;职业“不适症”亟待就业教育本土化[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胡庆芳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外对教师假期的利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丽华;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英;听力残疾者社会支持与职业适应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刘运涛;初入职知识型员工职业适应力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夏延芳;影响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因素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扬;员工职业适应压力、主动性人格与职业健康的关系[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虹;职场欺凌对职业适应期知识型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4年
6 孙嘉楠;家庭因素、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适应的关系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菲菲;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8 张睿;中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黄颖婕;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期离职原因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彭方;职业适应期内大学生企业员工职业稳定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小学非师范专业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5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