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在成都市X社区儿童生命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1 14:06
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中国人口总数量接近14亿,其中6-12岁学龄儿童群体的数量就达到1亿多。从小学生群体数量在人口总数的数量占比来看,我国6-12岁学龄儿童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近年来,小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国家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生命教育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该学龄段儿童群体的生命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热门研究课题,但大部分研究都是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从社会工作介入的角度研究独辟蹊径,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成都市X社区年龄介于6岁到12岁学龄之间的儿童普遍存在缺乏生命教育资源的情况,儿童对于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认识不清,生命意识有待增强,运用小组社会工作的方法,通过成立儿童生命教育小组,开展X社区的儿童生命教育小组活动,帮助儿童丰富生命教育的学习、提高儿童的生命意识、帮助儿童理解生命的价值,研究小组工作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研究采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进行工作方法选取的指导和启示,以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作为小组工作开展的理论支撑,以这样的视角探究社会工作者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儿童生命教育的应用成效,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方法通过专...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成果
1.3.2 国内研究成果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1.5.1 理论依据
1.5.2 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2章 儿童生命教育小组的分析研究
2.1 儿童的生命教育需求评估与方案设计
2.1.1 成都市X社区儿童生命教育现状
2.1.2 成都市X社区儿童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1.3 成都市X社区儿童生命教育需求评估
2.1.4 生命教育小组工作服务目标
2.2 构建儿童生命教育小组
2.2.1 小组基本情况
2.2.2 儿童生命教育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第3章 儿童生命教育小组的实务过程
3.1 儿童生命教育小组活动的实施过程
3.1.1 第一次小组活动之“认识自我”
3.1.2 第二次小组活动之“欣赏自己”
3.1.3 第三次小组活动之“悦纳自己”
3.1.4 第四次小组活动之“超越自己”
3.1.5 第五次小组活动之“珍惜生命”
3.1.6 第六次小组活动之“我的愿望”
3.2 儿童生命教育小组的评估
3.2.1 生命教育小组活动的过程评估
3.2.2 生命教育小组活动的结果评估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生命教育开展小组工作的反思
4.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生命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 刘莹,李晓兰.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2]论大学生生命教育四元模式[J]. 褚惠萍,庄蕾.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11)
[3]澳大利亚生命教育初探[J]. 张月梅,王琳琳. 科技创新导报. 2014(29)
[4]英国、美国、日本的生命教育实践及其启示[J]. 李曦,黄鸿鑫. 教育探索. 2014(07)
[5]“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与突破中生成[J]. 叶澜. 教育学报. 2013(05)
[6]彰显儿童生命的价值——卢梭的生命教育观初探[J]. 刘黎明,黎黎. 江苏教育研究. 2013(13)
[7]生命教育是教育健康发展的生命[J]. 郑晓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04)
[8]根植相融:渗透性生命教育的存在途径[J]. 唐露萍.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14)
[9]美国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启示[J]. 韩晓赟,黄欣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02)
[10]论社会工作介入生命教育之路径[J]. 刘淑娟,杨丽敏. 学术交流. 2012(03)
硕士论文
[1]鲁迅的儿童生命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汪薇.江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00406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成果
1.3.2 国内研究成果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1.5.1 理论依据
1.5.2 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2章 儿童生命教育小组的分析研究
2.1 儿童的生命教育需求评估与方案设计
2.1.1 成都市X社区儿童生命教育现状
2.1.2 成都市X社区儿童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1.3 成都市X社区儿童生命教育需求评估
2.1.4 生命教育小组工作服务目标
2.2 构建儿童生命教育小组
2.2.1 小组基本情况
2.2.2 儿童生命教育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第3章 儿童生命教育小组的实务过程
3.1 儿童生命教育小组活动的实施过程
3.1.1 第一次小组活动之“认识自我”
3.1.2 第二次小组活动之“欣赏自己”
3.1.3 第三次小组活动之“悦纳自己”
3.1.4 第四次小组活动之“超越自己”
3.1.5 第五次小组活动之“珍惜生命”
3.1.6 第六次小组活动之“我的愿望”
3.2 儿童生命教育小组的评估
3.2.1 生命教育小组活动的过程评估
3.2.2 生命教育小组活动的结果评估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生命教育开展小组工作的反思
4.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生命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 刘莹,李晓兰.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2]论大学生生命教育四元模式[J]. 褚惠萍,庄蕾.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11)
[3]澳大利亚生命教育初探[J]. 张月梅,王琳琳. 科技创新导报. 2014(29)
[4]英国、美国、日本的生命教育实践及其启示[J]. 李曦,黄鸿鑫. 教育探索. 2014(07)
[5]“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与突破中生成[J]. 叶澜. 教育学报. 2013(05)
[6]彰显儿童生命的价值——卢梭的生命教育观初探[J]. 刘黎明,黎黎. 江苏教育研究. 2013(13)
[7]生命教育是教育健康发展的生命[J]. 郑晓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04)
[8]根植相融:渗透性生命教育的存在途径[J]. 唐露萍.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14)
[9]美国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启示[J]. 韩晓赟,黄欣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02)
[10]论社会工作介入生命教育之路径[J]. 刘淑娟,杨丽敏. 学术交流. 2012(03)
硕士论文
[1]鲁迅的儿童生命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汪薇.江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00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60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