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错别字类型分析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错别字类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入学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是以识字为主。学习好汉字,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根基,也是文化素养发展和提高的第一步,所以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汉字音形义的复杂性,小学生在学习识字写字时难度较大,在日常写字和用字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较为严重,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小学生对汉语学习的认知,更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小学生错别字类型及其成因,探寻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有效策略,便具有了较高的实践价值。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及国内相关识字教学、错别字和错别字类型研究的论述。这些梳理为本文研究理清了思路。第二章主要对错别字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错别字的类型进行分类。第三章利用文本调查法对小学生语文错别字类型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笔者主要针对乌鲁木齐市A小学和乌鲁木齐市B小学的各年级学生2015年末语文期末试卷的错别字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音同或音近的别字、音形都很相似的别字、写错部件这三种类型的错别字最多,三者占总错误数量的比例分别为:27.6%、17.9%、13.9%。而且从中还发现低年级的错字多于别字,而高年级的别字多于错字。为后文探究其原因和对策提供依据。第四章主要研究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导致错别字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从汉字音形义的复杂性、学生方面的因素、教师的不重视、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及教师对教材编排把握不准、社会影响对小学生错别字的负面影响这四方面来进行剖析。第五章基于小学生错别字出现频繁这个现象,针对其出现的原因,从识字教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首先要分析汉字字理从而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其次要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再次要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根据教材编排优化识字教学,最后要优化小学生的社会环境,力求达到减少错别字这一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错别字类型 原因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引言8-15
- 1.1 研究背景8-9
- 1.1.1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之一8
- 1.1.2 小学生错别字现象严重是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8-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意义9-10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10-11
- 1.3.1 研究对象10
- 1.3.2 研究方法10-11
- 1.4 文献综述11-15
- 1.4.1 有关错别字的研究11-12
- 1.4.2 有关错别字类型的研究12
- 1.4.3 有关识字教学的研究12-15
- 2 错别字的认定及分类15-18
- 2.1 错别字的认定15
- 2.2 错别字的类型15-18
- 2.2.1 错字类型16-17
- 2.2.2 别字类型17-18
- 3 小学生错别字各年级段对比分析18-26
- 3.1 小学生错别字类型总体分析18-19
- 3.2 小学各年级错别字类型对比分析19-26
- 3.2.1 笔画错误类20-22
- 3.2.2 部件错误类22-23
- 3.2.3 音同或音近的别字23-24
- 3.2.4 音形都相近的别字24
- 3.2.5 形近的别字24
- 3.2.6 不规范的字24-26
- 4 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分析26-37
- 4.1 汉字音形义的复杂性26-27
- 4.1.1 字音相似26
- 4.1.2 字形相似26-27
- 4.1.3 字义难懂27
- 4.2 学生方面的因素27-30
- 4.2.1 小学生心理方面的因素27-28
- 4.2.2 小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因素28-30
- 4.3 教师教学方法等相关方面的因素30-35
- 4.3.1 教师不重视识字教学导致错别字增多30-31
- 4.3.2 各年级段教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31-34
- 4.3.3 各年级段教师对教材编排把握不准34-35
- 4.4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错别字的负面影响35-37
- 5 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教学策略37-46
- 5.1 把握科学识字规律,提高识字教学质量37-39
- 5.2 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减少学生的错别字39-41
- 5.3 提升教师语言文字素养,识字教学科学化41-44
- 5.3.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识字教学的重视度41-42
- 5.3.2 改进各年极段教师的教学方法42-43
- 5.3.3 教师根据教材编排特点,优化识字教学43-44
- 5.4 优化社会环境,减少对小学生错别字的负面影响44-46
- 结语46-47
- 附录47-48
- 参考文献48-50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长安;汉字功过评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S1期
2 彭泽润 ,张晓勤;文字·字·汉字——对汉字的性质思考[J];零陵师专学报;1988年02期
3 王中原;;汉字部件数限[J];语文学习;1990年06期
4 吴鸿清;对汉字的再认识[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陈龙国;试论汉字的规范[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孟广道;拼切表音汉字初探[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7 王宁;论汉字规范的社会性与科学性——新形势下对汉字规范问题的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8 尉万传;毕艳霞;;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考察报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6期
9 刘晓丹;周延欣;;试论汉字修辞格的审美功能[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游玉灵;;少数民族学生汉字学习与正字法[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淑萍;;汉字部件暨词汇教材制作之构想[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王建勤;高立群;;欧美学生汉字形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洪桂治;;浅谈汉字教材与对外汉字教学[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荣;刘娅莉;;欧美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与汉语水平的提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道平;;关于两个汉字部件规范的一点思考[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金如集;;汉字的数字编码输入研究[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洪光;《土生说字》妙解汉字内涵外延[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雷茂盛;让电脑听懂我们说话[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杜永道;六十年来我国颁布多项汉字标准[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4 计亚萍;“手脑并用”在“集中识字”教学中的运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5 王礼成;小学生识字探究[N];黔西南日报;2008年
6 作者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教师 贾颖;集中识字与母语讲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光明网记者 朱越 战钊;“汉字热”中热议汉字文化传承[N];光明日报;2013年
8 耿悦 饶星 忠一;曲万波和他的“汉宇通”[N];科技日报;2008年
9 彭勇;《土生说字》全卷本系列丛书面世[N];中国信息报;2009年
10 记者 鲍研;电脑时代,汉字要如何“破茧而出”?[N];北京科技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英俊;对越汉字教学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梁添才;基于认知机理的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5 时璇;构形与认知[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6 胡智慧;汉字智能工具中的书写错误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海涛;试论“元”汉字及其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三思;老挝学生汉字学习难点探索[D];苏州大学;2012年
3 谢慧蓉;初级对外汉字教材对比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和平海(DREYLING ANNA);俄罗斯学生汉字偏误调查报告[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李萌萌;初级阶段汉语综合课教材汉字及其教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邸佩佩;键盘输入背景下高中生汉字手写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梁英;渤海大学非洲籍留学生汉字教学方法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8 刘亚;欧美初级留学生汉字认知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雯洁;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与对外汉语教材汉字编排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0 黄莹洁;非汉字文化圈预科留学生汉字部件使用偏误研究及教学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错别字类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6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