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阈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05:35
朗读是古代文人雅士习得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当今语文教育教学的精髓所在。其之所以在漫长的教育发展历史中备青睐,是因为它是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汲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共同增长的重要途径。另外,随着语文教学理论与审美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朗读也被认为是丰富学生语文美感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形成自我审美意识的重要舞台。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朗读的美育价值,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无形之中得以提升。本研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部分。论述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含义、审美特征、审美表现及审美价值追求;第二部分是实践部分,主要阐释了当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缺失问题及运用朗读教学实现审美教育的实践策略。论文具体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三个选题缘由;其次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再次对已有的语文朗读教学、审美教育及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最后阐释了本研究的审美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概念;其次阐释了其三个审美表现,即易于表现韵律美,打造意境美与呈现风格美;接着阐述了小学语文朗读的审美...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 朗读教学中美育价值的空置
2. 新时代审美教育的呼唤
3. 语文课堂朗读现状的审视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朗读教学相关研究评述
2. 审美教育相关研究评述
3. 审美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朗读教学研究评述
(四) 理论依据
1. 语文审美教育理论依据
2. 心理学理论依据
3. 朗读美学理论依据
(五)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 研究方法
2. 研究思路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意蕴与价值探讨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1. 审美学与审美教育
2. 朗读与朗读教学
3. 审美朗读教学
(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表现
1. 余音绕梁:朗读易于表现韵律美
2. 移情入境:朗读易于打造意境美
3. 彰显特性:朗读易于呈现风格美
(三)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特征
1. 情感性
2. 创造性
3. 个性化
(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价值
1. 搭建学生审美感知的桥梁
2. 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通道
3. 驱动学生审美想象的引擎
二、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缺失
1. 缺乏明确的朗读目的,审美指向不明
2. 缺乏有效的朗读方式,情感共鸣缺失
3. 缺乏朗读技巧的渗透,朗读表达欠佳
4. 缺乏具象的朗读指导,文本形象感知不足
5. 缺乏深刻的朗读评价,审美领悟不深
(二) 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审美缺失的原因
1. 教师审美素养不足
2. 教师教学能力尚缺
3. 受现实功利主义因素影响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审美意蕴实现的条件
(一) 正视朗读美育价值,加强朗读教学能力
1. 重视朗读文本解读
2 .丰富朗读知识储备
(二) 强化教师审美意识,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1. 注重内部系统的建构
2. 加强外部体系的支撑
四、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审美意蕴的路径
(一) 明确朗读目的,把握朗读美感指向
1. 立足实际学情
2. 遵照文本体裁
3. 依据课程标准
(二) 注重朗读形式变化,感受情思之美
1. 善用配乐,乐中融情
2. 巧用演读,演中体情
3. 深层对话,话中悟情
(三) 焕发朗读技巧活力,感受音韵之美
1. 节奏鲜明
2. 停连恰切
3. 轻重得当
(四) 找准朗读指导角度,感受形象之美
(五) 注重朗读评价反馈,加深朗读审美体悟
1. 长短互见,注重激励赏识评价
2. 尊重差异,注重个性发展评价
3. 凸显个性,注重多元互动评价
(六) 不同文体的审美化朗读教学案例展示
1. 诗歌类朗读教学:形象地再现幽远意境
2. 散文类朗读教学:充分地表达作品情志
3. 小说类朗读教学:生动地讲述小说故事
4. 童话类朗读教学:快乐地读出童真童趣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话语样式问题[J]. 步新娜. 教学与管理. 2019(18)
[2]论蔡元培“美育育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张社强,韦莉莉. 教学与管理. 2019(12)
[3]语文美育学的学科性问题研究[J]. 郑昀,徐林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6)
[4]提升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实践与探索——以深圳市龙华区民顺小学“儒雅教育”为例[J]. 党洁. 教育观察. 2018(20)
[5]央视《朗读者》:二度创造的艺术特色和教学启迪[J]. 李熹,潘涌. 语文建设. 2018(27)
[6]诵读教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运用[J]. 张心科. 语文建设. 2018(19)
[7]朗读教学多重维度教学设计[J]. 万然. 教学与管理. 2018(15)
[8]以目标与课程为支点的美育质量测评——为了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 赵伶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5)
[9]美育活动作为心性功夫及时间意识的缘起、内涵及呈现——论吕凤子的美育思想[J]. 刘彦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10]接受美学理论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 刘培蕾. 教学与管理. 2017(21)
硕士论文
[1]孔子礼的教育思想研究[D]. 张兴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
[2]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研究[D]. 付春蕾.广西民族大学 2019
[3]以喜马拉雅FM为例谈视听新媒体对朗读教学的辅助作用[D]. 杨小艳.华中师范大学 2018
[4]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以及策略研究[D]. 郑婉玉.扬州大学 2018
[5]对话理论视域下中学古代散文朗读教学研究[D]. 江育红.天水师范学院 2017
[6]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朗诵艺术与美育传承[D]. 齐鑫.重庆大学 2017
[7]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指导及评价策略研究[D]. 郑梅.南京师范大学 2015
[8]体验教学理论语境中的高中语文朗读研究[D]. 杨珍.云南师范大学 2014
[9]余映潮诵读教学艺术研究[D]. 靳建慧.河北师范大学 2014
[10]韩军朗读教学艺术研究[D]. 李茜.四川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38802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 朗读教学中美育价值的空置
2. 新时代审美教育的呼唤
3. 语文课堂朗读现状的审视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朗读教学相关研究评述
2. 审美教育相关研究评述
3. 审美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朗读教学研究评述
(四) 理论依据
1. 语文审美教育理论依据
2. 心理学理论依据
3. 朗读美学理论依据
(五)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 研究方法
2. 研究思路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意蕴与价值探讨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1. 审美学与审美教育
2. 朗读与朗读教学
3. 审美朗读教学
(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表现
1. 余音绕梁:朗读易于表现韵律美
2. 移情入境:朗读易于打造意境美
3. 彰显特性:朗读易于呈现风格美
(三)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特征
1. 情感性
2. 创造性
3. 个性化
(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价值
1. 搭建学生审美感知的桥梁
2. 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通道
3. 驱动学生审美想象的引擎
二、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缺失
1. 缺乏明确的朗读目的,审美指向不明
2. 缺乏有效的朗读方式,情感共鸣缺失
3. 缺乏朗读技巧的渗透,朗读表达欠佳
4. 缺乏具象的朗读指导,文本形象感知不足
5. 缺乏深刻的朗读评价,审美领悟不深
(二) 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审美缺失的原因
1. 教师审美素养不足
2. 教师教学能力尚缺
3. 受现实功利主义因素影响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审美意蕴实现的条件
(一) 正视朗读美育价值,加强朗读教学能力
1. 重视朗读文本解读
2 .丰富朗读知识储备
(二) 强化教师审美意识,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1. 注重内部系统的建构
2. 加强外部体系的支撑
四、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审美意蕴的路径
(一) 明确朗读目的,把握朗读美感指向
1. 立足实际学情
2. 遵照文本体裁
3. 依据课程标准
(二) 注重朗读形式变化,感受情思之美
1. 善用配乐,乐中融情
2. 巧用演读,演中体情
3. 深层对话,话中悟情
(三) 焕发朗读技巧活力,感受音韵之美
1. 节奏鲜明
2. 停连恰切
3. 轻重得当
(四) 找准朗读指导角度,感受形象之美
(五) 注重朗读评价反馈,加深朗读审美体悟
1. 长短互见,注重激励赏识评价
2. 尊重差异,注重个性发展评价
3. 凸显个性,注重多元互动评价
(六) 不同文体的审美化朗读教学案例展示
1. 诗歌类朗读教学:形象地再现幽远意境
2. 散文类朗读教学:充分地表达作品情志
3. 小说类朗读教学:生动地讲述小说故事
4. 童话类朗读教学:快乐地读出童真童趣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话语样式问题[J]. 步新娜. 教学与管理. 2019(18)
[2]论蔡元培“美育育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张社强,韦莉莉. 教学与管理. 2019(12)
[3]语文美育学的学科性问题研究[J]. 郑昀,徐林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6)
[4]提升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实践与探索——以深圳市龙华区民顺小学“儒雅教育”为例[J]. 党洁. 教育观察. 2018(20)
[5]央视《朗读者》:二度创造的艺术特色和教学启迪[J]. 李熹,潘涌. 语文建设. 2018(27)
[6]诵读教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运用[J]. 张心科. 语文建设. 2018(19)
[7]朗读教学多重维度教学设计[J]. 万然. 教学与管理. 2018(15)
[8]以目标与课程为支点的美育质量测评——为了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 赵伶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5)
[9]美育活动作为心性功夫及时间意识的缘起、内涵及呈现——论吕凤子的美育思想[J]. 刘彦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10]接受美学理论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 刘培蕾. 教学与管理. 2017(21)
硕士论文
[1]孔子礼的教育思想研究[D]. 张兴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
[2]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研究[D]. 付春蕾.广西民族大学 2019
[3]以喜马拉雅FM为例谈视听新媒体对朗读教学的辅助作用[D]. 杨小艳.华中师范大学 2018
[4]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以及策略研究[D]. 郑婉玉.扬州大学 2018
[5]对话理论视域下中学古代散文朗读教学研究[D]. 江育红.天水师范学院 2017
[6]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朗诵艺术与美育传承[D]. 齐鑫.重庆大学 2017
[7]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指导及评价策略研究[D]. 郑梅.南京师范大学 2015
[8]体验教学理论语境中的高中语文朗读研究[D]. 杨珍.云南师范大学 2014
[9]余映潮诵读教学艺术研究[D]. 靳建慧.河北师范大学 2014
[10]韩军朗读教学艺术研究[D]. 李茜.四川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38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638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