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生运动协调能力与体育学习兴趣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以兰州市东郊学校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24 05:09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发展,是学校体育实践的核心问题;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行为素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问题。协调能力作为人体各机能水平的综合体现,对人体运动素质的高低及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掌握程度具有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影响。体育运动作为人类身体本能的生命哲学,引起个体积极的兴趣与思想活动,以个体更好的理解和实践伦理原则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动力过程,也是获取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加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并积极的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素养,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在系统论思想之下,依据行为动机及运动技能形成的行为表现理论,及运动协调能力的体能与心能学说理论,就人体行为所表达出的运动协调与体育学习兴趣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模式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斐法、测量法、量表调查法及数理统计等相关方法,采取自行编制小学生运动协调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汪晓赞教授编制的《小学生体育学习...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运动协调能力
        2.1.2 体育学习兴趣
    2.2 运动协调的相关研究评述
        2.2.1 运动协调的观点与发展研究
        2.2.2 运动协调的要素与表现特征研究
        2.2.3 运动协调的发展规律研究
        2.2.4 运动协调能力的测评研究
    2.3 体育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评述
        2.3.1 体育学习兴趣的发展与培养研究
        2.3.2 体育学习兴趣的评价研究
    2.4 运动协调与体育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评述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特尔菲法
        3.2.3 测量法
        3.2.4 量表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思路
4 结果与分析
    4.1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基本情况与差异性分析
        4.1.1 体育学习兴趣各维度的基本情况
        4.1.2 体育学习兴趣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4.1.3 体育学习兴趣的学习水平差异性分析
        4.1.4 体育学习兴趣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分析
    4.2 小学生运动协调能力基本情况与差异性分析
        4.2.1 感官配合能力的基本情况与差异性分析
        4.2.2 时空特征能力的基本情况与差异性分析
        4.2.3 四肢协调能力的基本情况与差异性分析
    4.3 运动协调能力与体育学习兴趣的关联性研究
        4.3.1 运动协调能力与体育学习兴趣总分等级的关联性分析
        4.3.2 体育学习兴趣各因子对运动协调能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4.3.3 运动协调能力各因子对体育学习兴趣影响的回归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编制及常模制定[J]. 林加彬,柴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7(05)
[2]我国中、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测试方法与评定标准研究[J]. 林辉杰.  体育科技. 2016(05)
[3]同一与差异: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属性认同[J]. 尹伊.  体育与科学. 2016(02)
[4]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影响因素研究[J]. 高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02)
[5]人体运动的本质[J]. 黎涌明,纪晓楠,资薇.  体育科学. 2014(02)
[6]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的研究进展[J]. 吴德,唐久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07)
[7]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J]. 刘大维.  学前教育研究. 2011(06)
[8]3-6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测试方法与发展特征问题的探讨[J]. 张云.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05)
[9]西方关于兴趣的界定与分类研究述评[J]. 何旭明.  大学教育科学. 2010(04)
[10]锻炼心理学中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的新进展[J]. 翟一飞,杨俊敏,张大庆,苏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30)

博士论文
[1]“一胎化”政策对健康状况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D]. 樊敏杰.西南财经大学 2014
[2]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 汪晓赞.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康德的实践理性中的兴趣问题[D]. 林晖.复旦大学 2003
[4]人体运动协调规律及其参数化描述[D]. 杨年峰.清华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的修订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D]. 孙雪玉.上海师范大学 2017
[2]山西省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育行为的相关研究[D]. 张力文.山西师范大学 2015
[3]3-6岁幼儿协调能力发展研究[D]. 曹国龙.苏州大学 2014
[4]上海市初中生体育兴趣与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D]. 孙馨.上海体育学院 2013
[5]青少年运动协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周曙.辽宁师范大学 2008
[6]体育情境兴趣量表(PESIS)中文修订版的信度与效度验证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D]. 葛耀君.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42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642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b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