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皇姑区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网络媒介使用行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20:04
我国在各方面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可谓是掀起了网潮风,不论男女老少,都在渐渐的融入到网络社会,其中儿童更为显著。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的阶段,他们拥有这学习能力强和接受能力强的特点,而且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理。而对于网络媒介这一具有超强特色的应用,儿童往往会因为经受不住诱惑而选择使用。但是,由于儿童在各方面都还处于好奇的阶段,对于事情的正确与否不能够准确无误的判断,从而会因为错误的使用网络媒介导致一些错误的事情发生。本文就要针对沈阳市皇姑区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介时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在进行写作前,首先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询以及对于周边的相关人群进行了问卷调研。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信息、社交、娱乐、学习等方面为研究自变量,统计两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差值为因变量,同时对孩子的家庭情况进行控制变量,选取这些量建立了理论模型。调研的主要形式是通过问卷调研了解儿童及其家长的相关使用网络媒介的信息,通过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从而得到较为直观的结果。本次问卷调查的人员数量在310人次,最终所得结果310份...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1.1 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网络使用愈加普遍、频繁
0.1.2 网络媒介对生活的影响
0.1.3 家长缺乏对网络使用进行指导的意识和方法
0.2 研究内容
0.3 研究方法
0.4 文献综述
0.4.1 网络使用偏好研究
0.4.2 网络使用对儿童成绩影响的研究综述
0.4.3 网络使用对儿童学业成绩
1 研究假设与设计
1.1 研究框架与研究假设
1.1.1 理论框架
1.1.2 研究假设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概念的操作化
1.2.1 网络使用偏好相关变量
1.2.2 成绩的选择
1.3 控制变量
2 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
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2 预调研
2.3 样本选取
3 实证分析和模型检验
3.1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3.1.1 信度检验
3.1.2 效度检验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2.1 样本分布和基本特征
3.2.2 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儿童网络媒介使用基本情况相关变量
3.3 人口统计变量对各个因子的影响的研究
3.3.1 性别
3.3.2 是否独生子女
3.3.3 家庭类型
3.3.4 父母文化程度
3.3.5 家庭经济状况
3.4 网络媒介接触行为对学习成绩影响的路径检验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网络媒介接触现状
4.2 人口统计变量对测量变量的影响
4.3 网络媒介接触行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
4.3.1 网络媒介接触时长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
4.3.2 网络媒介内容偏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
4.3.3 网络媒介接触频率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754917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1.1 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网络使用愈加普遍、频繁
0.1.2 网络媒介对生活的影响
0.1.3 家长缺乏对网络使用进行指导的意识和方法
0.2 研究内容
0.3 研究方法
0.4 文献综述
0.4.1 网络使用偏好研究
0.4.2 网络使用对儿童成绩影响的研究综述
0.4.3 网络使用对儿童学业成绩
1 研究假设与设计
1.1 研究框架与研究假设
1.1.1 理论框架
1.1.2 研究假设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概念的操作化
1.2.1 网络使用偏好相关变量
1.2.2 成绩的选择
1.3 控制变量
2 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
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2 预调研
2.3 样本选取
3 实证分析和模型检验
3.1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3.1.1 信度检验
3.1.2 效度检验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2.1 样本分布和基本特征
3.2.2 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儿童网络媒介使用基本情况相关变量
3.3 人口统计变量对各个因子的影响的研究
3.3.1 性别
3.3.2 是否独生子女
3.3.3 家庭类型
3.3.4 父母文化程度
3.3.5 家庭经济状况
3.4 网络媒介接触行为对学习成绩影响的路径检验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网络媒介接触现状
4.2 人口统计变量对测量变量的影响
4.3 网络媒介接触行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
4.3.1 网络媒介接触时长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
4.3.2 网络媒介内容偏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
4.3.3 网络媒介接触频率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754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75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