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9 02:07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学生学好英语创造有力条件。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高质量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最常使用的技巧之一,被喻为“教学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教学的效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提问现状的探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为一线教师高质量的教学引航。通过对Z市中山路小学采用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的方法,探求教师课堂教学在“提问类型”、“提问对象”、“提问策略”、“提问后等待时间”、“提问后反馈”方面的现状。首先,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与教师提问相关的文献,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出其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其次,在中山路小学高年级中随机抽取三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抽取了四位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予以辅助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现状的研究。接着,将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19.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结合教师访谈来探讨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顺应课程标准的需要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三)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提高小学英语课堂质量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提问类型的研究
        (二)关于提问对象的研究
        (三)关于提问策略的研究
        (四)关于提问后等待时间的研究
        (五)关于提问后反馈的研究
        (六)小结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涵义及理论基础
    一、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涵义
    二、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理论基础
        (一)“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理论
        (二)“可理解性输出假说”理论
        (三)“交互假说”理论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题
    三、调查对象
        (一)学生
        (二)教师
    四、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访谈法
    五、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教师提问行为态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二、教师提问类型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三、教师提问对象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四、教师提问策略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五、教师提问后等待时间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六、教师提问后反馈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七、综合结论: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总体特点
        (一)教师普遍具有提问意识,学生乐于接受提问
        (二)提问对象分布均匀,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三)课堂问题晦涩难懂,提问缺乏真实情境
        (四)提问策略过于单一,学生主动性不强
        (五)提问等待时间偏短,学生无暇深入思考
        (六)教师反馈较为笼统,内容缺少层次感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优化建议
    一、提问前: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设计真实问题情境,创设语言交际氛围
        (二)促成问题设计具有层次性
        (三)以学生当前学习水平为基础,创设“最近发展区”
    二、提问中:精炼提问语言,注重提问策略的多样性
        (一)提问语言简洁、明确
        (二)综合运用提问策略
    三、提问后:灵活控制等候时间,及时恰当进行反馈
        (一)适当延长等候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教师适时反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致谢



本文编号:3764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764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f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